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爱林之人     提问时间: 2008/12/9 21:46:59
邮箱:DXGHDQRM@163.COM
问题:
 

请问各位专家,蕨菜是否能反季节种植,它最最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是多少,能提供蕨菜的栽培技术吗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12/10 7:44:56

蕨菜日光温室优质栽培技术

1  以露地做圃地培养株丛

1.1  整地施肥

    蕨菜原生地是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天性喜肥,所以,适于土壤疏松肥沃的地块。为培育粗壮的株丛,必须为其提供一个适宜于生长发育的良好的土壤环境。配制优质有机肥:用EM液处理的已充分发酵的鸡粪+处理好的有机质(用粉碎的花生秸、豆秸等秸杆或腐叶等,处理的方法是:基质中加入2.5 kg/m3的硫酸铵,溶于1000倍液的EM菌液中,然后向基质上喷洒,达到用手攥成团,一触即散的程度;再堆制,盖上塑料,环境温度保持2530℃,持续1015d就可使用),再按鸡粪:“脚土”(野生蕨菜原来生长发育的土壤):有机质=112的比例配制成混合腐熟的农家肥,10000kg/667m2以上。施入有机肥:在整地前普遍施入以上配制好的优质有机肥,同时加入尿素20kg/667m2,磷酸氢二铵20kg/667m2,草木灰50kg/667m2

    深翻耙细:深翻地要达40cm深,使底肥混入底层。整平,耙细,做成畦向南北延长,宽1.21.5m,长10m,高10cm的高畦。一般667m2的株丛培养地,可以为35倍地提供株丛。

1.2  采集野生蕨菜的根状茎

    一般于当地蕨菜植株地上部枯萎,尚未封冻前采挖野生蕨菜的根状茎。选枝叶茂盛且粗壮的根状茎挖出来,根状茎在近地表处915cm,有的在2030cm深处。野生蕨菜的根状茎细长,着生芽的部位间隔1030cm。不要碰伤根状茎上的芽尖,尽量挖得深和长些,根状茎沾着的附土要尽量保留,这对根茎的成活及持续发育大有益处。定植前在较阴凉的场所用细河砂假植,砂子湿度为用手攥成团,一触即散;环境温度为10℃左右;盖上草苫子保湿物,千万要注意防止失水。

    在采挖蕨菜根状茎的同时,还要采取一些“脚土”,即蕨菜原生地10cm以上的表土以备用。

1.3  定植

    当地可以在封冻前定植,在栽培床上越冬。剪截“栽子”生产上把根基并带有根状茎的株丛通常称为“栽子”。在定植前要进行剪截,每个根基要带有长度10cm以上的根状茎,且没有受损伤部位。同时剪去已枯黄的地上老茎。开沟:在床上横向开沟,深15cm、宽12cm,小行距15cm。定植:先在沟底铺123 cm厚的“脚土”;再将准备好的栽子,植放到沟内,10cm1株,少量覆土将栽子盖上。浇水:在沟内浇足水。覆土:水渗下后覆土,覆土时将所有的土覆到沟上,并将全畦整平。

1.4  田间管理

1.4.1  定植后返青前的管理  越冬期较为简单,为了保证“栽子”能安全越冬,可采取3种方法:第一,浇封冻水:在封冻前适量浇1次封冻水,能使土壤温度保持稳定,且冬季和春季返青时不缺水。第二,覆盖粪土:粪土的配制比例为:陈马粪:“脚土”:草炭: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肥=3331,在封冻前盖在畦上,厚度达到57cm。在浇封冻水后进行,以保护安全越冬。第三,覆盖草苫子:在已覆盖的粪土上,再覆盖1层稻草苫子不透明覆盖物,更利于安全越冬。

1.4.2  2年的管理  及时清除积雪:防止融化的雪水积存,影响地温提升。及时撤除草苫子: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8℃以上时,可以将草苫子撤去。勤松土:从土表开始化冻时进行松土,并使粪土混合。浇返青水:当发现个别植株已萌动时,如果土壤表现干旱,可以浇1次返青水,但水量不宜过大。遮荫:在畦上每隔一定距离支一竹弓子,高度在5070cm以上,以固定和支撑50%遮光率的遮阳网。注意保湿和及时清除杂草。根外追肥:当叶片展开后,用0.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多次的根外追肥,于傍晚前后进行,每隔710d1次。加强通风透光:及时疏除过小、生长过弱、过密的植株,以利于通风透光。当年不采收只进行植株培养。“烧荒”地上茎枯萎后,可加入一些干稻草连同老茎一起烧掉——即为“烧荒”。  

2  温室生产

2.1  确定适宜的生产时期

    利用日光温室栽培蕨菜,可以大大提前鲜菜上市时间,在不做任何加温的情况下可以提前5060d的时间,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生产时期根据上市的时期与当地的气候条件综合来考虑。在当地如果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上市,则生产时期应从1月下旬至2月上旬开始。所进行的生产是促成栽培。

2.2  温室定植

2.2.1  整地施肥  方法和施肥量与露地圃地株丛培养完全相同。

2.2.2  采挖根株  在大地封冻前将在露地圃地培养好的株丛挖出,每丛保持23株,尽量多带宿土确保不缓苗。并假植于荫凉处,砂藏方法同前。

2.2.3  定植  应在日光温室上冻前定植根株,当地为10月中旬。其方法步骤如下:开沟:在南北延长的畦上磺向开沟,沟深15cm、宽1012cm,小行距15cm。施口肥:在沟底施入磷酸二铵,15kg/667m2。盖“脚土”在口肥上盖一层2cm的“脚土”。定植:取出假植的根株,按株距10cm,每丛5株进行定植,少量覆土用手按实以固定植株。浇定植水:栽苗后浇1次定植水,促使苗根与土壤紧密接触。覆土:水渗下后覆土封埯,并使整个畦面成平面。覆盖地膜:在整平的畦面上扣上地膜。

2.2.4  管理  定植后返青前(越冬期)的管理。温室上严塑料:修补好塑料,如果有条件的最好在定植前换上新的塑料以确保生产安全;消毒:用500倍的多菌灵喷洒整个温室;封闭温室:堵塞漏洞,封闭门窗;上防寒保温物:在温室上盖上草苫子、纸被等不透明覆盖物,且不再揭盖,使温室内处于全部被遮光的黑暗条件下,室内温度恒定,不出现昼夜温差。防寒保温物要压牢,防止被寒风刮开。另外,为保安全和便于清雪,不透明的防寒保温物的上边最好盖上彩条布等。

2.2.5  生产期的管理  温室预热:一般当地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开始生产,此时要对不透明的防寒保温物进行揭盖,以预热温室。日出后揭开,日落前放下,此项工作大约需要1015d;张挂反光幕:在距温室后墙大约1.2m处,挂反光幕以提高温室的温度,高度在1.5m左右。但当蕨菜萌芽后就需立即撤掉。生产管理:勤松土:从土壤化冻时开始,揭掉地膜,在畦上的小行间进行多次的松土;温度管理:预热后返青前,白天20℃左右,夜间1315℃,萌芽后及采收期:白天1520℃,不得超过22℃,否则影响嫩茎生长,夜间1213℃。如果温度过高,就要进行通风。通风时前期可以通过门窗进行通风,千万不能通底风。而且要背着风向通风;湿度管理:浇返青水,开始萌芽时浇1次返青水,水量适中,用温水;浇催茎水:萌芽后嫩茎在温室可控良好的温、湿环境条件下生长极为迅速,对肥水需要也快、多,所以要及时予以满足。一般3d1次水。这时的浇水不要过大,且要浇温水;追肥:进入采收期进行多次追肥,追肥是随着浇水进行,一般是“21肥”,即第1次催茎水不追肥,在第2次催茎水之前追肥,用尿素每次15kg/667m2,软化处理:为了进一步提高品质,还可以进行培基质软化处理。最好使用珍珠岩或蛭石,也可使用消毒过的细河砂,随着嫩茎向上生长培基质,每次培砂3cm,一般培3次即可,第3次培基质其上又长出1015cm时就可以采收了;植株调整:在温室内进行促成生产,主要是利用植株体内贮藏的营养物质进行产品生产,当植株体内所贮藏的营养物质消耗殆尽时,生产就很快结束了。如果通过进行科学的植株调整,则产品高效生产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其方法也极为简单:选第1次萌发出现的较为粗壮的嫩茎,每丛保留1株不采收,使其正常生长,以做为光合作用制造产物的植株——母株(植物学上的“库”),所制造的光合产物供给其株丛形成新的嫩茎。同时,还要对母株进行管理,其方法是,710d进行1次根外追肥,用0.2%的磷酸二氢钾,于傍晚前后喷在叶片的正面。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维持较长的嫩茎生产时间,产量和品质都能得到提高;遮光:从萌芽时开始,先将反光幕撤掉。然后,用50%遮光率的遮阳网,在温室内侧进行遮光,以保证蕨菜在适宜的弱光下茁壮生长,且有利于提高产品品质。

2.3  采收

    进行基质软化的,最后一次培砂以上又长出1015cm,没有基质软化的长到2025cm、叶柄幼嫩、小叶尚未展开呈拳钩状时及时采收。基质软化的要扒开基质采收,然后再培上。采收间隔的时间一般为710d。不留母株的一般采收3次生产就结束,而留母株的可以进行多次采收,直到出温室进入露地圃地培养为止。

2.4  露地圃地培养

2.4.1  整地施肥  方法同前。

2.4.2  圃地培养  结束温室生产:一般于当地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结束日光温室生产。挖取温室母株定植露地圃地。母株浇水:在挖取母株前1d,要浇1次透水;挖母株:在采挖母株时要尽量多带宿土,少伤根,不要碰伤幼茎,并将培养出来的进行光合作用的植株剪掉。挖母株与定植同时进行,定植方法同前;遮光:方法同前;浇水追肥:定植后有新的嫩茎长出,并伸展进行光合作用,此时可以进行1次追肥,用尿素15kg/667m2,随水进行。以后经常保持湿润不得见干。对留用母株还要进行多次的根外追肥,一般用0.2%的磷酸二氢钾,10d1次,一定要在傍晚前后喷施,还要喷在叶片的正面;植株调整:在长出的新的嫩茎当中选留生长健壮的做留用母株,每丛留3株即可够用。新出现的嫩茎和弱小的植株,均要及时疏除,以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撤遮阳网:当植株培养起来后,就应将遮阳网及时撤去,使植株完全在阳光下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以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并回流到根茎当中贮藏,以利于再次的生长发育;防初霜:防初霜对营养物质能更多的回流到地下根状茎当中贮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熏烟和对植株直接覆盖防寒塑料就能解决这个问题。“烧荒”方法同前。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12/10 8:36:40

蕨菜性喜阳,耐旱、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比较喜酸性、微酸性土壤。人工种植蕨菜在露地、塑料大棚中都可以进行。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生产方式。如以鲜菜形式上市,可以选择塑料大棚生产,这种方式经济效益较高;露地生产方式生产成本低,适合规模发展。
  蕨菜目前还没有栽培品种,属于高等孢子植物。没有种子,只能靠孢子和根状茎来繁殖,而孢子繁殖难度大、周期长,故生产上一般不采用。生产中常采集根状茎做种栽来繁殖。
  一般在土壤解冻而蕨苔尚未萌发时(4月份)或土壤刚结冻或植株进入休眠时(11月份)进行采挖。挖取时尽量选取品质优良的根状茎,少伤根,要注意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采大留小,要将挖出的土回填,以利再生,要划片轮年采集,以利休养生息。蕨菜的种植技术要点如下:
  野外自生的蕨菜根状茎(地下茎)比较瘦弱,产量低,质量差,因此,人工栽培蕨菜,无论露地生产还是保护地生产,都必须对种株进行培肥育壮,才可能获得高产。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而且排水良好的地段。土壤以微酸性为好,PH值应在5.5—6.8之间,如PH值大于7,应使用调酸剂和生物菌肥予以调整。施足底肥,耕翻耙平,作宽1.2—1.5米平畦。
  在畦内按50—60厘米行距开深约8—10厘米浅沟,在沟内先坐底水,然后依次摆放采集来的根状茎,根状茎可以截成20—30厘米长种段,然后覆土,并且还要在畦面上盖稻草。
  蕨菜萌芽后,不要采收,让其自然生长,刚萌发及嫩茎时,注意拔除杂草。生长期间追施1—3次肥,注意排水防涝,以免发生倒伏。
  蕨菜经过培肥育壮后,可在霜降前后挖取经过培肥育壮的根茎并移栽。
  目前蕨菜的市场需求量一直在增加,市场前景逐年看好。但为了谨慎起见,建议农民朋友在决定种植前,对个当地蕨菜市场进行调查和了解。
  冬季蔬菜冷害的识别与预防
  冬天降温,蔬菜容易发生冷害,一些缺乏经验的菜农,因对这类生理病害缺乏认识,往往不知道如何预防而遭受损失。我们在这里向农民朋友介绍一些蔬菜冷害的识别和预防方法。
  蔬菜的冷害一般是指温度尚未达到冰点时,低温引起蔬菜生理失常的表现。各种蔬菜低温的适应能力不同。一般来说大多数叶菜类对低温的耐受力较强,如十字花科、菊科、伞形科蔬菜,在接近0℃时还可以成活;而瓜类及茄果类蔬菜的耐寒性就比较差,如黄瓜、甜椒在接近0℃时就会枯死。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叶菜类还是果菜类,在环境未达到0℃的低温时,虽然不会枯死,但是长时间在低温寡照的情况下,或在较高的温度下骤然遇到低温,生理机能即可出现失常,营养体或果实表现各种异常状态,这就是通常说的冷害。常见的冷害按症状来分主要有叶斑、黄化、萎蔫。现将识别与预防的方法分述如下。
  叶斑就是蔬菜叶片上出现大小不一的枯死斑。露地蔬菜出现这类症状,有些是遇到寒流,由低温杀伤了细胞而引起;但是更多的这种症状,并不一定与0℃以下的空气入侵有关,而是由于环境中的温度骤然变化引起的;例如当温室温度很高时突然放风,会导致叶片或部分叶肉受害,不少菜农称其为“闪”着了。
  黄化就是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的颜色普遍变浅、变黄。这种冷害往往是由于植株遭受持续低温、寡照,光合作用变弱,整体缺乏营养所致。因其症状与缺氮有些相似,常被误认为缺肥。
  骤然低温及缓慢低温均可以引起萎蔫。骤然低温引起的萎蔫多是发生在棚温较高时突然浇了冷水后,这是由于高温时植株蒸腾量较大,浇入冷水使植株的根系活力下降,根部水分吸收受阻造成的。受害严重的植株会因水分严重失衡而死亡。
  预防冷害应贯彻在整个栽培过程中,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改进大棚设施的保暖状况,提高棚室的温度。这项工作应从建温室时就做好。根据各地区的纬度和气候选择适合的温室高度及棚膜与地面的角度,尽可能优化日光温室的光热效应。必要时向阳面的底角夜间增盖一层草帘或安装热风炉以提高大棚棚室内夜间的温度。还要经常清扫大棚棚膜表面,增加透光率。
  此外,要掌握品种对温度的敏感性,根据中长期的天气预报,选择合适的播期和定植期。对冬性不熟悉的品种最好通过试验后再大面积种植。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播期和定植期,在遇到特殊的天气时,尽可能采取防寒措施。
  育苗时采用变温管理,加强抗寒能力的锻炼。在果菜类的苗期应根据幼苗的发育要求实行变温管理,一般在播种后要提高温度,出苗后要将温度降下来;在分苗后再次升温,促进新根的生长;定植前再降温炼苗,以提高植株的抗寒性。
  做好蔬菜生长期的温度、水分及养分管理。晴天时要避免棚室温度过高,特别是当棚室温度过高时,放风要缓,避免室温骤然大起大落。在阴天时要适当缩短揭草帘子的时间,减少出入温室的次数,尽可能保持棚温。露地栽培的蔬菜,低温出现前可通过放烟或浇夜水提高大棚内小气候的温度。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8/12/11 22:48:20

蕨菜的栽培

(1)采挖根茎  野生蕨菜地下部分较浅,根状茎一般在地下10—15厘米处生长,每年可长7—8厘米。4月上、中旬从山上挖取根茎。根茎以14—16厘米长的产量最高。采挖根茎时,根茎沾着的附土要尽量保留,这对根茎的成活及持续发育大有益处。
   (2)做床  蕨菜原生地是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天性喜肥,适于土壤疏松地带生长。所以,在做床前要施足底肥,最好用腐熟的猪粪,其次是马粪,每公顷施入75000千克,翻入床下20厘米深处。
   (3)栽植方法  南北向做床,床宽100厘米,按15厘米行距与床横向开12厘米小沟,将蕨菜根茎放在沟内覆土,埋到原根地表根迹,踏实。由于蕨菜喜肥水,又多在林下生长有喜阴的习性,所以,根茎栽完后,要覆稻草遮荫保湿,最后再罩上幅宽120厘米的遮荫网。
   (4)田间管理  栽后及采收期间要经常喷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尤其易发生春旱地区,更要注意床上喷水。夏季孢子散落后要保持土壤潮湿,以利孢子发芽。
   当年铺的草过伏已腐烂,次年春要再铺一层,每年的4月初开始喷水,促进提早萌芽。
   光照是蕨菜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光照过强,细胞伸展受阻,叶柄短小,食用价值低;光照弱时,叶柄浅绿,光合作用差,光合产物积累不足,品质差。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000-13000勒克斯。因此,在田间管理时,根据日照变化、天气阴晴,适时用遮荫网调节光照强度。温室大棚用揭帘放帘的时间长短控制光照强度也能收到高产效果。
   (5)保护地生产蕨菜  为了提高蕨菜的产品价值,增加收入,也可生产反季节蔬菜。参照上述方法在温室生产蕨菜,在大地封冻前在蕨菜保护地扣塑料大棚,蕨菜都可在新年、春节期间上市,抢占市场,增值增收。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