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i.baidu.com/zzllxx5168/blog/item/2f4284237b4df042ac34de48.html
核桃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其栽培区划
核桃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核桃适生条件)
普通核桃适宜生长在年均温8~15℃,极端最低温度≥-30℃,极端最高温度≤38℃,无霜期150~240天的地区。春季日平均气温9℃开始萌芽,14~16℃开花,秋季日平均气温<10℃开始落叶进入休眠期。幼树在-20℃条件下出现“抽条”或冻死;成年树虽然能耐-30℃低温,但低于-28~-26℃时枝条、雄花芽及叶芽易受冻害。核桃展叶后,气温降到-2℃时,会出现新梢冻害。花期和幼果期气温降到-1~-2℃时受冻减产。生长期气温超过38~40℃时,果实易发生日灼,核仁发育不良,形成空壳。核桃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7~29℃,一年中的5~6月份光合强度最高。
核桃是喜光性较强的树种,光照充足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坚果品质。全年日照量不应少于2000小时,如低于1000小时则影响核壳及核仁发育,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生长期尤其是阴雨、低温,易造成大量落花落果。核桃园边缘树结果好,树冠外围枝结果好。因此,在栽培核桃时应注意地势的选择,调整好株行距并进行合理的整行修剪,以满足其对光照的要求。
核桃属深根性树种,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时生长良好,土层过薄时根系发育不良,容易“焦梢”,形成“小老树”,不能正常结果,早实核桃会出现早衰或整株死亡。核桃适于在土质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上生长,在地下水位过高和质地粘重的土壤上生长不良。核桃在含钙丰富的土壤上生长良好,核仁香味浓,品质好。土壤ph值适应范围为6.2~8.2,最适值为6.4~7.2。土壤含盐量应在0.25%以下,稍超过即影响生长结果,过高会导致植株死亡,氯酸盐比硫酸盐危害大。因此,应按栽种地区的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的品种。土层薄、土质差的地区,应在深翻熟化,提高土壤肥力的基础上发展晚实核桃品种,并注意推行覆膜覆草,加强管理,以提高效益。
降水量及其分布直接影响核桃树的生长结果,在年降水量500~700毫米的地区,如有较好的水土保持工程,不灌溉也可基本上满足要求。新疆的早实核桃,原产地的年降水量少于100毫米,引种到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则易罹病害。冬季降水多的年份有利于翌年核桃增产。长期降水,日照时数减少,气温降低,会影响生长结果。早实核桃生长后期多雨,除因日照时数减少影响品质外,还易引发烂果病。核桃能耐空气干燥,对土壤水分状况很敏感,土壤过干或过湿均不利生长发育。长期晴朗而干燥的天气,充足的日照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开花结实。土壤干旱有碍根系吸收,严重干旱可造成落果,甚至提早落叶。幼树后期遇多雨气候时易导致徒长,越冬抽条枯梢。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会影响根系的生长和吸收,严重时造成窒息腐烂。山地建核桃园需整修水土保持工程,以涵养水源;平地则应注意排水,地下水位应在2米以下。
核桃适于在10°以下的缓坡,土层深厚而湿润,背风向阳的条件下生长。种植在阴坡,尤其坡度过大和迎风坡面上,往往生长不良,产量很低。坡度大时,应整修梯田进行水土保持,避免土壤冲刷。山坡的中下部土层较厚而湿润,比山坡中上部生长结果好。
适宜的风量、风速有利于授粉和增加产量。核桃一年生枝髓心较大,在冬、春季多风地区,生长在迎风坡面的树易抽条、干梢,影响树体生长发育、不利于丰产树形的培养,栽培中应注意营造防风林。
核桃栽培区划
核桃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的古老果树树种之一。我国的核桃栽培分布甚广,除冬季严寒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北部和夏季炎热的长江中游栽培分布较少以外,其他各省(市、区)均有不同程度分布。我国核桃属用于经济栽培的核桃主要有2个种:核桃和铁核桃。核桃(又名胡桃、羌桃、万岁子),从生态条件和分布现状看,为我国栽培最为广泛的一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包括新疆、西藏诸省(市、区)。铁核桃(又名漾濞核桃、泡核桃)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两种核桃构成中国栽培核桃的主体。
按地理气候因素、生物学特性、社会经济因素、栽培规模结合行政区划,可将我国核桃自然分布和栽培区域分为6个分布区:
①东部沿海分布区:包括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山东、湖南及安徽北部;
②西北黄土区分布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③新疆分布区:包括新疆南部和北部;
④华中、华南分布区:包括湖北、湖南、广西中部和西部;
⑤西南分布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四川;
⑥西藏分布区:包括西藏南部和东部。 内蒙古、浙江、福建、广西、江西、江苏等省、区仅有零星栽培。
目前,我国核桃的种植面积约91.75万公顷,1.5亿株左右,其中结果树约6000万株。主产省区为云南、山西、陕西、河北、四川、甘肃、河南、贵州、新疆、北京、山东等。这些产区栽培面积大、产量高,是我国核桃生产的主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