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林森     提问时间: 2008/12/11 11:32:40
问题:
 
专家您好!我是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人,原来老家上犹县油石乡大小元村有几千亩的原始茶油林,平均树龄大概有10-15年左右,每年除了在农历的7月份左右垦复一次外一直都是原始生长,我现在想在此基础上改造成高产林,但毫无技术和头绪,请专家们指点迷津。深表谢意!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8/12/11 13:51:19

油茶低产林改造

油茶的种子含油率达30%左右,是世界公认的绿色食品,实用茶油不会使人体胆固醇增高,适合高血压患者食用。茶油除食用外,还可作为多种工业用油原料和能源原料。下面介绍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基本措施,供参考。

一、改善生境

油茶低产林主要是杂灌丛立、立地条件差、水肥不足等生育环境不适造成的。改善其生境的主要措施有如下几点。一是除杂垦荒:砍除林内混生的其他竹木、灌木、杂草,恳翻林地,埋下杂草树叶,这样可去除争夺水肥的植物。提高林地通风透光程度,减少病虫危害,改善林地肥力。二是建立三保山:在林地深翻土壤作成水平梯带,外缘作地梗,内侧挖竹节沟。这样使林地种植绿肥,从而增加林地肥力。四是加强抚育:三年一深恳,一年一中耕,从而改善土壤理性质。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改善油茶生育环境,从而提高产量。

二、改造林相

油茶低产林一般存在老、残、稀、杂等情况,林相混乱,光能利用率低,造成低产。改造林相是油茶低改的重要措施,主要有如下几项措施。一是预栽除老:即挖水平带,挖沟施肥覆表土,按一定株距预栽良种苗木,逐步挖除老残树。二是疏密补稀:在过密处挖去劣种树和老残树,稀疏处补植苗木。三是更新复壮:可在冬季将老树齐地面砍除,把砍口削平,翌年夏天选留12根萌条,进行整型修剪,形成新的树冠。对于树杆良好的低产树,可在其离地面11.5M间,锯断大枝,使其在断口附近萌枝,次年可选择着生位置好,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萌条培养成新树冠。通过上述措施,可使林相整齐,增加产量。

三、改良品种

油茶低产林一般劣种占全林的50%以上,因此,改良品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其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密林中的劣种可结合改造林相调整密度,去劣留优。稀、老、残林中的劣种,可选良种补植和预栽,逐步达到优种化。二是林相整齐生长良好的劣植株可采用高接换优的办法来改良。高接换优宜在夏季进行,每株砧木选3个一级枝作砧枝,在其离地面3080厘米截断;每个砧枝选12个侧枝,在其着生处以上10厘米处截断;选择优良品种接蕙,采用切接法嫁接:一般次年可结果,第3年可超过原有产量。

四、改换树种

因立地和气候不适造成的油茶低产林,可以通过改换树种来提高经济效益。高海拔和北缘产区的油茶林,有的由于开花授粉期气温太低,致使落花落果,造成低产的,可以将植株接上茗茶或改种茗茶,培育为茶园,从而提高经济效益。立地条件不适宜而造成的油茶低产林,应该改种马尾松、木荷等耐旱耐瘠树种,淘汰油茶树,很容易成材成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另外,立地条件较好,油茶植株生长良好的成年油茶林,由于品种低劣而形成的低产的,可以高接山茶花优良接蕙,改造成茶花圃,一般次年可开始出圃茶花,经济效益显著。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8/12/11 14:50:02

 油茶低产林是与良种丰产林相对而言,是指其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的那些林分。油茶低产林改造是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援助项目“2696工程”的启动下,在全国滚动实施。低产林改造的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八大技术措施:

      1) 清理林地。将林中的高大林木、杂灌木和有害杂草等清除,有得于油茶林的垦复管理和果实采收。

      2) 密度调整。将过密的疏伐、过稀的适当补植,根据不同的坡度使油茶林每公顷保留900~1650株。

      3) 整枝修剪。油茶植株进入盛果期后,通过修枝整形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剪去过密的交叉枝、重叠枝、过弱的营养枝、病虫枝等培养良好的树体结构。

      4) 垦复深挖。“冬挖金、夏挖银”是群众对油茶垦复的总结。冬天深垦可熟化和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清除杂草和消灭越冬病虫害。夏天正是新梢、果实生长的关键时期,结合除草浅垦培蔸可增强抗旱能力,提高油茶树体的生长势,有利于保花保果。

      5) 蓄水保土。针对坡度陡的林地,尽可能整土整梯,或者每隔6~8m按环山水平开挖1~1.5m的竹节沟,防止水土流失,以达到保水、保土和保肥的目的。

      6) 合理施肥。以农家土杂肥为主,结合冬垦时进行。有条件的春季适当施一些以N、P为主的复合肥。

      7) 病虫防治。油茶成林中为害最为严重的病害是炭疽病和软腐病,不但造成当年损失,还会影响次年产量,衰弱树势,严重时造成整株死亡。油茶病虫害多以综合治理和预防为主,结合树体管理,在4~7月份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杀菌剂可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

      8) 劣株改造。这适合于一些立地条件较好的中幼龄林,在调查清楚林分产量结构的情况下将部分不结果或结果不多的植株,采用大树换冠的方法改造成良种株,从而提高林分的整体产量。这方法技术难度要求较高、投资相对较大,要进行必要的论证后再实施。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8/12/13 20:33:04

您好,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低产林是指林分生产潜力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的那类林分。其成因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历史原因是传统上的实生繁殖,造成了林分品种混杂、劣株比例大、株产量差异大,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林分结构不合理、稀密不均、多代同地、林分衰老、自己更新能力差。现实原因是对油茶的生产认识不足,将油茶视为“露水财”,经营管理粗放、林地荒芜、养分贫乏以及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当和采收过早。据科技工作者和茶农的实践,总结归纳12项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现简述如下。
1 林地清理
林地清理是指对油茶林内灌木、杂草、寄主植物和其它混生的用材林、经济果木林树种进行彻底清除,以利后续作业。在清理林地时,对油茶的老株、残株和病株也要一并砍掉。
2 密林疏伐
对于过密的林分要疏伐。疏伐越彻底效果越好,不但不影响产量,而且会增产。要伐除林内受压的小树,砍掉树体结构不合理的树,去掉结果少或不结果的树。
通过疏伐,将郁闭度调整在0.7~0.8,使林分内保持合理的透光度。
3 整枝修剪
为了形成合理的树体结构,改善林内通风、透光条件,便于其它作业,要进行整枝修剪。
3.1 以修剪下部枝条为主,即修枝亮脚,使树下较空,便于垦覆、施肥、开沟作业。
3.2 因树制宜、剪密留稀、去弱留强,形成合理的林分结构。
3.3 避免用砍刀砍枝,尤其是大枝,要用锯刀锯枝,以免损伤树干、树皮,引起病虫害。
4 深挖垦覆
油茶地的垦覆能大大促进油茶的生长发育,成倍地提高产量。我国油茶面积大,经营管理粗放,长期呈荒芜、半荒芜状态,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垦覆。要求做到:垦覆深度要达到20cm以上;要全面深垦覆;深翻垦覆,将土块翻过来,一则有利于枯枝落叶深埋腐烂,二则有利于杂木、灌木根系翻晒枯死;坚持3年一深挖、1年一浅锄的原则,才能巩固深挖垦覆的成果。特别是第1年秋、冬季深挖以后,第2年夏季一定要浅锄1次,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杂草,疏松土壤。
5 挖竹节沟
我国油茶大都分布在亚热带季风区域,春、夏季雨水多,水土流失严重;秋季雨量少,高温干旱,都不利于油茶生长发育。而挖竹节沟是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林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的重要措施。竹节沟的标准和要求:
5.1 沿环山等高线开挖,沟底宽50cm、深40cm。
5.2 沟距视林地坡度大小而定,坡度大于15°的上、下沟距8m,15°以下的沟距10m。
5.3 有条件的地方,株、行距较规整的林分可逐步建设水平梯土,但即使建成水平梯土,梯面内坡也应挖蓄水竹节沟,才能防止水土流失。
5.4 按技术要求,林地坡度超过25°的林分本不应选作改造对象,但考虑到各地的实际情况,还是有一部分坡度较大的株地不便开挖环山水平竹节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挖鱼鳞坑等多种形式。总的原则是确保水、土、肥不流失或尽量少流失。
6 合理施肥
大面积油茶林,长期荒芜、经营粗放、生长发育不良、产量低下,与土壤严重缺肥有很大关系。因此,结合垦覆,增施一定的肥料,是提高油茶产量的关键技术措施。
施肥原则:①大年以磷、钾肥为主,小年以氮肥为主;②秋、冬以有机肥为主,小树少施;③丰产树多施,不结果或结果少的树少施或者不施;④生长势强的树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生长势弱的树多施氮肥;⑤立地条件好、生长势强的林分多施磷、钾肥,立地条件较差、生长势弱的树多施氮肥。
施肥量:磷肥40~60kg/亩(667平方米,下同)、钾肥10~20kg/亩、碳酸氢铵30~40kg/亩或尿素20~30kg/亩、有机肥50kg/亩以上。
施肥方法:在上坡位沿树冠外缘投影地开半圆形环状沟,沟深15cm左右,沟施,覆土。肥料不能施在表面,也不能把肥施在一堆(处),以便根系吸收。
7 稀木补植
目前,大部分油茶林稀密不匀,密林需疏伐,稀林则要补植,以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间,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潜力,增加林内良种率。
补植的技术要求:①凡超过3×3m的林间空地就应补植。②采用2年生以上的良种大苗补植,苗高50cm以上,并有分枝。良种大苗是2年生以上的优良嫁接苗。切忌就地、就近挖取幼树小苗补植。③要挖大穴种植,防止挖一锄种一株苗。大穴长×宽×深为70×70×60cm,穴内要施足基肥(土杂肥或腐熟的有机肥、磷肥)。④补植时间宜在冬末、春初,栽植时应根舒、苗正,填土踏实;⑤每年在垦覆、复铲、施肥的同时,对补植幼树要进行中耕除草、施肥,促进其快速生长。
8 更换劣株
劣株是指基本不结果或常年产籽量在0.5kg以下的植株。现有劣株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因老、弱、病、残而结果少、生长不良、衰败和树体结构不合理;二是营养生长较旺,生长势也好,树体结构也合理,但遗传基础较差,就是不结果或结果很少。
对于前一种类型的劣株,应在清理林地时一并清除掉,进行良种大苗大穴补植更换;对于后一种类型,可采取嫁接换冠的形式更换。
9 立体经营
油茶林地的立体经营是顺应当前形势、创建高效农业的需要。大力提倡和推广在油茶林内间种粮食、经济作物,形成立体种植。间种时应做到:选择矮秆、耐阴的经济作物,油茶林冠要始终处于上层;间种有利于油茶生长发育的经济作物,例如绿肥、豆科植物和花生。
10 防治病虫害
要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以营林技术措施为基础,生物措施和药物防治相结合,进行综合防治。为有效防治病虫害,要严格掌握密林疏伐、整枝修剪、林地清理等技术标准。疏伐要合理,除掉老、弱、病、残株,将病虫枝、枯死枝全部剪去,彻底清除病源。施氮肥要适度,尤其是立地条件较好、生长势旺的林分,要少施氮肥,防止营养生长过旺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
11 引蜂授粉
油茶自花授粉坐果率不高,主要靠异花授粉,靠昆虫传粉。油茶林地通过深挖垦复,土壤疏松,有利于地蜂安营扎寨、生息繁衍。要积极创造适宜地蜂生产的环境条件,引诱地蜂在油茶林地里生存活动、传粉授粉。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油茶林放蜂授粉,提高油茶的坐果率。
12 适时采收
为确保油茶生产的发展,丰产丰收,应严格遵循采收时间。寒露籽应在10月5日以前采收,霜降类型应在10月20日以后采摘。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