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xfrqn     提问时间: 2009/1/6 21:10:25
邮箱:xfrqn@163.com
问题:
 
红椿木的学名是什么?应如何培育本树,它的生长环境如何?划分本苗的等级(国标)的指标数值是多少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1/7 8:45:09

红椿学名:Toona ciliata Roem,红椿主要分布区的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温15-22℃,极商厚低温-3-12℃,年降水量1250-1750毫米,相对湿度80%。土壤为红壤和砖红壤,pH值4.5-60。红椿为阳性树种,不耐庇荫,但幼苗或幼树可稍耐阴。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疏林中,生长较快。本种萌芽更新能力较强,在空地或疏林下,特别是火烧迹地或退耕地,天然种更新效果很好,但在密林下或庇荫地更新困难。

  适宜砖红壤性土及黄壤,在石灰岩淋溶土上也可生长。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在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及中性土上生长良好。在良好的立地条件生长迅速,云南西双版纳的15年生树高20米,胸径25厘米。3~4月开花,10~11月果熟,在广东、广西、云南等省(自治区)南部地区5~7月成熟。种子细小,每千克约22万粒。8月以前成熟的种子易失去发芽力,宜随采随播。 1年生苗高1米地径大于1厘米时即可出圃。造林多在春季进行。株行距2×2米,病害少,虫害较多。食梢暝蛀食枝梢,金龟吃食树叶,天牛为害树干,白蚁为害根部,需及时防治。

繁殖方法以种子繁殖方法为主。蒴果熟开裂后散出种子,应及时采收。种子容易丧失发芽力,宜即采即播,或在低温下(5℃)贮藏。播前应用温水浸种24小时催芽,出苗率达70%左右。。培育一年后,苗高1米多,可出圃造林。

主要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蒙自、文山、开远、个旧、泸西和西南部保山、龙陵、景洪,广西东部贺县、梧州、金秀、桂平、容县、博白和北部龙性以及西部那坡、隆林、田林、凌云、乐业,广东乐昌、乳源、肇庆、博罗、茂名,海南定安、琼中、昌江、东方、保亭、崖县、湖南西北部花垣,贵州南部册亨,四川东南部南川及福建南靖等地。通常多生于海拔300-800米的低山缓坡谷地阔叶林中;在云南分布较高,多见于海拔1300-1800米的中山地带。垂直分布于海拔300~2260米,而以海拔1300~1800米的亚热带地区较多。广东、广西的垂直分布范围在海拔 800米以下。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也有分布。

红椿一级壮苗出圃造林,苗木高30~45cm,地径0.3~0.4cm以上,顶端优势明显、顶芽完好,主干粗壮、根系发达,高径比协调,叶片浓绿,无病虫害。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1/7 15:25:22

http://www.vegnet.com.cn/Tech/Detail_13629.aspx

红椿育苗及造林技术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9/1/8 16:41:44

您好,提供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中文学名】红椿

    【科 别】Meliaceae 楝科

    【濒危类别】渐危

    【保护级别】3级

    【现 状】分布虽广,但很零星,因过度砍伐,资源已日益减少,濒临灭绝

    【分布省县】安徽;福建南靖;广东乐昌;海南定安;广西贺县,龙胜,那坡;湖南花恒;贵州册亨;四川南川;云南蒙自,保山

    【分布描述】云南东南部,西南部;广西东部,北部,西部;湖南西北部;贵州南部;四川东南部;福建南部

    【气候类型】温暖湿润

    【海拔(M)】

    【平 均 温】

    【年降水量】1250-1750

    【土壤PH值】4.5-6.0

    【土壤类型】红壤,砖红壤

    【地形特征】低山缓坡谷地

    【生态特征】阳性树种

    【群落特征】阔叶林

    【伴 生 种】

    【花 期】3-6

    【果 期】10-12

    【科研价值】

    【经济价值】珍贵速生用材树种,最适宜作高级家具

    【保护措施】列为保护对象,划保护林或母树林,并栽培繁殖,营造人工林

    【繁殖方式】种子繁殖

    【栽培要求】即采即播或在低温(5度)下贮藏,播前用温水浸种24小时催芽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1/8 20:23:10

因不是主要造林树种,因此,没有苗木国家标准。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