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梅州     提问时间: 2009/8/1 13:10:47
邮箱:366163470@qq.com
问题:
 

您好,我是广东省梅州市的!

我们这是一个山多地少的地区,主要以山地、丘陵为主!横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两条气候带,物种资源丰富。全市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4001800 mm。受热带风暴影响小!

梅州地区已经开展的部分项目:油松、桉树、生态茶

请问专家们,在完全不影响经济林生长的条件下,我们这比较适合开展什么形式的“林下经济”呢?

另方便的话专家们可以留个电话号码吗?谢谢!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8/2 8:38:27

请参考《适合重庆市发展的林下高效种植养殖模式实例》
    随着森林工程的逐步推进,重庆林地面积在不断扩大,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市森林面积已达4080万亩,其中:未成林造林地面积就有635万亩,森林覆盖率33%。但在林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重庆林业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一是森林工程新造林地多,造林初期林地郁闭度较低,林下土地资源呈现闲置状态,造林综合效益不高;二是预期的“林农增收、林业增效、政府得绿”利益格局,在实践中难以协调平衡。为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在保证林木正常生长的前提条件下,我们进行了在林木下面种植经济作物和养殖经济动物的经营活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初步形成了农林牧各行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林下产业链条,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促进林业进入良性循环,而且还能促进林业增效和林农增收。
    一、发展林下高效种植养殖的意义
    1. 有利于建立良性循环的生物链
由于人工造林地在郁闭之前,林下光、热、水、气条件和一般耕地没有大的差异,可以在林内间作经济作物。合理的耕作方式对林木生长可以起到以耕代抚的效果。林地郁闭后,林内仍有一定的散射光,空气新鲜,环境清洁,林下空气湿度大,适宜发展禽畜、食用菌。林下枯枝落叶可作为食用菌营养源,林下野草和昆虫可作为禽畜食物,也减少了林木病虫源;禽畜粪便又可以成为林木生长的肥源,从而形成一个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生物、生态链,促进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快速、高效转换利用。
    2.有利于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发展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是实现以短养长,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林木产业经营周期长,即使是速生丰产林,进入主伐期,也需要用lO年左右的时间。由于前期投入大、见效慢,部分林业经营企业、造林大户,由于后续资金短缺,在经营上捉襟见肘,举步维艰。加之农民短期收入跟不上,生产、生活得不到保障也成为不利因素。通过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发挥资源与环境效能,合理利用林下资源,科学发展林下产业,达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同时,林下集约化经营又将促进林业生产,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3.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们将更多关注健康和生活质量,对绿色有机食品和天然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在林下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农民容易接受,也容易掌握。林下环境具有空气新鲜、清洁卫生的独特优势,林下种养是一种贴近自然的生产经营方式,由于林下活动空间大,环境条件好,林下生物处于或接近野生状态,产品无污染,质量高,具有绿色、环保、时尚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重庆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仅1.14亩,实施森林工程后林农争地的矛盾更加突出。而现有条件下的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空间十分有限,依靠传统种植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可能性较小,如果能利用林下资源环境条件,大力发展林药、林草、林畜、林禽、林菌、林粮、林菜、林油等多目标、立体化复合经营,可以把林下闲置的土地空间高效地利用起来,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为农民增收开辟出一条新的渠道,能够有效缓解土地资源缺少和林农争地矛盾,使农民从林业经营中真正得到实惠,实现林木、林下两条腿走路,成为林农真正的绿色银行。同时又符合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客观要求,对促进林农增收和林业增效,提高农民造林积极性,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增强林业自身持续发展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4.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发展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促使农村农林牧各行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将有效带动加工、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等相关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同时,开展林下养殖,把林下空间作为养殖场,把禽畜养殖由村内转移到林间,使得禽畜养殖区远离居民区,可改变人畜混居的传统习惯,改变村容村貌,减少人畜共患疾病的传播,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说,林下产业开发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典范模式和综合体现。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还将会带动更多的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和应用科技知识,必将产生更多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民企业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二、林下高效种植养殖发展原则
    发展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要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可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种植作物应选不与林木发生剧烈的水分与养分竞争的品种,作物要与林木保持一定距离并做好树盘,尤其是播种多年生牧草,更应注意,应避免其根系与林木根系交叉,减少肥水竞争。种植作物要植株矮小,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与林木大量需水期最好能错开。种植作物与林木没有共同病虫害,比较耐阴和收获期较早等。发展养殖业时,所选动物应不啃食林木、不对林木造成伤害。
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发展一定要注重与生态环境协调, 以生态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 对林下资源, 要采取“适宜、适当、适度、适用”的原则, 确保林地可持续发展, 永续利用, 成为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之一。
    1.根据林相结构选择适宜的林下种植养殖方式
    根据林木各生长期的不同林相结构特点, 合理布局林下高效种植养殖模式, 在幼林中, 一般以林下套种瓜、菜、药材为主。随着树木生长, 林内阳光减少, 林下草类生长较旺, 可以重点以林禽、林牧套养, 如鹅、羊、鸡、鸭等, 而在树木长到年成材后, 茂密的树林提供了极为理想的生态环境, 可以开发食用菌生产等, 经济效益比较可观。
    2.根据林地布局选择适当的林下高效种植养殖规模
    根据林地的布局确定林下高效种植养殖的规模, 一些规模化的林地可以较好地实施林下养殖, 而一些小面积的片林, 可选择林下种植为主, 或者参与龙头企业的产业链的一部分。
    3.根据生态环境评价确定适度的林下高效种植养殖开发
集成林下种植和养殖关键技术, 结合环境生态评价结果, 确立林下高效种养技术体系, 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的现象发生。
    4.根据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产业发展寻求适用技术支撑
    林地养殖是一种生态的、可持续的、有利于食品安全的生产模式, 探索才刚刚起步, 许多适用技术需要研究, 许多技术体系和产业链还需要完善。
    三、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主要模式及效益分析
    1.林药模式
在林间空地上间种喜阴或较为耐阴的半夏、天南星、人参、黄连、麦冬、天麻、灵芝、丹参、百合等,幼林地还可种植白菊花、芍药、黄芪、板蓝根、牛膝、草决明、柴胡、党参、白何首乌、白术、金银花、知母、丹参、射干、生地、野兰乔等,生产技术含量不高,宜经营管理。荣昌县安富街道普陀村在枳壳林下种植野兰乔400亩,平均亩产1500千克,每亩净收入可达3000元;铜鼓镇高山村在柏树下种植丹参10亩,平均亩产1600千克,每亩收入1800元。
    2.林草畜模式
    在幼林地或郁闭度0.7以下的有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黑麦草、卢梅克斯等优质绿肥作物或牧草,一年收3茬,每公顷产鲜草90000 千克,可出售鲜饲草,也可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山羊、肉兔或野兔等牲畜,饲草、饲料来源广,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每亩净收益2500元以上,是林下养殖的重要模式。还可以在林下种植园林绿化的草坪,收入更高。如荣昌县远觉镇林下种草2000亩养殖奶牛1000头,年纯收入1000余万元;清流镇林下种草5000亩养殖肉牛6000头,年产值240万元、纯收入42万元。
    3.林禽模式
    在郁闭的林下,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围网放养、圈养或棚养鸡、鸭、鹅等,围网放养的要求每公顷均匀分布5个以上舍饲。该模式养殖技术简便易行,群众乐于接受。每公顷养鸡(鸭、鹅)7500只,每只鸡(鸭、鹅)纯利润均可达10元/只以上,每公顷收益可达7.5万元以上。同时,成鹅加工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效益非常可观,是林下高效种植养殖发展的首选养殖模式。一般以多地块轮替放养为宜,如重庆川投丝绸有限公司利用荣昌县仁义镇万亩蚕桑基地,采取“公司+农户”运作模式,引导当地农户在蚕桑基地养殖桑园鸡20万余只,新增产值840万元,纯收入252.9万元。桑园养鸡,不仅节约桑园人工锄草成本,而且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桑农收入,该公司已成功注册“渝西桑园鸡”品牌,产品批量销往重庆主城区和成都市,成为全市林下循环养殖示范基地。
    4.林菌模式
    利用林下遮阴空气湿度较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以林地废弃枝条为部分营养来源,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平菇、香菇、双孢蘑菇、姬菇、木耳等食用菌。其主料为麦秸、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下料,可多茬轮种,技术成熟,市场潜力大,收益非常高。每年每公顷收入可达12~18万元。如荣昌县峰高街道凤凰村竹农史良金,2008年在0.7亩麻竹林下种植蘑菇收入1.2万元,扣除成本后的纯收入达9000余元。2008年峰高街道在600亩麻竹林下试栽植的蘑菇,产蘑菇1800吨,产值720万元,农民亩平增收4000元。
    5.林粮模式
    一般以种植绿豆、大豆、豌豆、花生、红薯等低杆小杂粮和西瓜等经济作物为主。这些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又能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如荣昌县昌元街道虹桥社区在新店子梨树下种植西瓜160亩,每亩平均增加收益4000元以上。
    6.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或根据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耐荫蔬菜、花卉种植。如在林木生长初期,可在林下种植黄花菜、白菜、胡萝卜、甘蓝、葱蒜、芹菜等蔬菜。荣昌县路孔镇沙堡村在水杉林下种植白萝卜等蔬菜200亩,每年每亩可以增加收入1500~2000元左右;如利用春季林间光照种植蒜苗、菠菜、圆葱等蔬菜,春节期间供应市场,每亩收入可达3000~5000元。
    7. 林油模式
    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 且又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在林下种植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黄豆、花生等。荣昌县清江镇在巨桉树下种植油菜200亩,每亩产油菜籽130公斤,增加收益700元,效益较好;盘龙镇合靖社区在柏木林下种植花生,平均亩产150公斤,增加收益1000元。
    四、林下高效种植养殖的发展前景
    发展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能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业资源转向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大大延伸了林业产业化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且潜力巨大,应该将它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倾注人力、物力、财力,逐步把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培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林农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重庆市现有林地面积4080万亩,可直接用于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业的面积就在635万亩以上,到2017年,全市有林地面积将达到5560万亩,林下产业发展的空间广阔。充分利用好林下空间,发展高效益的林下种植养殖业,能够有效地提升和发挥林业的规模和效益,促进林业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对推进重庆市农村经济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增长极具有重大意义,对促进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要把发展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的发展潜力。要根据群众意愿,围绕林下养殖和林间种植做文章。科学选择种养模式,因地制宜,宜养则养、宜种则种,不能盲目发展,一哄而上。从现有成功技术经验和市场发展前景看。重庆市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发展主要推广以下两种模式:一是林禽模式,即在林下饲养鸡、鸭、鹅等禽类,尤其是养鹅、养鸭,深加工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二是林菌模式,即在林地种植草菇、双孢蘑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原料充足,技术简单,并且近两年市场波动较小,收益能够得到较好保障。
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养户搞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做大做强。各地要依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2~3个种养模式建立自己的示范基地或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催生扶强一 批专业化林下高效种植养殖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发展。
    发展林下高效种植养殖业是今后林业的发展方向,也是重庆林业现实而理智的选择。如果能够激发带动一些公司加入林下高效种植养殖行业,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进行运营,既可以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地方品牌,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增加林农收入,提高林农造林、护林的积极性。按照可持续发展观,在保护好生态功能和管好生物资源的前提下,实施“思想发动、行政驱动、技术推动、示范带动、市场牵动”的整体战略,继续抓好现有模式管理,打牢生态农业基础,为林农增收闯出一条有效途径,为新农村经济建设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8/2 9:05:54

http://hi.baidu.com/zzllxx5168/blog/item/1a87a61bbf3e351b8718bf63.html

这是我的博客,里面有一篇文章:辽西北地区可供选择的“林下经济”模式。

虽然地域不同,但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路应该是相通的。

请您根据本地立地条件等情况,选择合宜的“林下经济”模式。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8/2 17:50:11

搞散养鸡,也许行得通.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