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贺州山野村夫     提问时间: 2009/9/15 19:28:19
邮箱:tyhz2008@163.com
问题:
 
各位专家你们好:我是广西贺州市的一个农民想在种植这个方面咨询一下各位,有什么水果品种或经济树品种(容易和经济价值高)还有适合我地区种植的,拜托拜托,帮忙...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9/9/15 22:50:20

栽培管理容易的经济价值就不高,经济价值高的栽培管理又不容易,因此,很难按照您的意见选择。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9/9/16 22:07:10

要经济价值高,一般来说,都要精耕细管。

油茶,或许值得你重点考虑。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9/9/18 17:52:36

一、贺州市油茶发展基本情况

(一)资源现状

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 北纬23°39′至25°09′,东经110°34′至112°,属桂东南丘陵区,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岭连绵,丘陵起伏。地处中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是油茶适生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绿化程度达85.5%,森林蓄积量达25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程度均远远高于全国、全区的平均水平。广西有四个县(市)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000万立方米,八步区和昭平县占居其二。1996年,被国家林业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外向型林业改革试验区。

油茶种植与加工在贺州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全市有林业用地面积85.4万公顷,其中油茶林地面积约4.7万公顷(72万亩),油茶鲜果年产量约9.4万吨,年产茶油约280吨,全市大大小小的茶油加工厂、作坊有300多家。在资源分布上,全市5个县(区)均有种植,其中昭平县约有2.4万公顷(36.5万亩),富川县约8000公顷(12.4万亩)、平桂管理区约8000公顷(11.9万亩)、钟山县约4000公顷(6.2万亩)、八步区约3000公顷(4.6万亩),相对集中种植的乡镇有8个,平均种植面积都在2000公顷(3万亩)以上。历史上,昭平县、富川县曾是广西主要的茶油产区,昭平县的走马乡在解放前就有“思勤江油茶之乡”的美称。

贺州市除零星分布的野生油茶林外,历史上油茶林基地建设有过两次较大的发展过程,第一次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作为战略物资和主要经济林,国家组织农民垦复油茶林并给予农民一定的钱粮补助,以及国有农场和林场大面积垦复使得油茶林面积大幅度的上升,油茶林面积达 4万公顷。第二次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农民分林到户,当地的农民主要的食用油以是茶油为主,为了提高茶油产量,农民在这段期间也大量种植了油茶,油茶林种植面积达 7000公顷。到了90年代初到2000年,由于受到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由于比较效益收益差,茶油产量低,产值低,当地人民群众的食用油也由产量高、产值高的花生油所代替,国有农场、林场与农民基本停止了新的油茶林扩种。因此,我市40年以上树龄的油茶树占50%,30年以上树龄的接近95%。近几年来,茶油作为一种优质木本食用油,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的餐桌上,农民群众又开始关注油茶林种植发展,除了小部分因产业结构结构调整砍伐外,我市的油茶林基本上保持在80年代末的水平。此外,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林业又快双好发展的政策。2007年11月,《广西贺州市现代林业发展规划》(2008~2025)通过了专家的评审,这是广西首个地级市获得通过的现代林业发展规划。《规划》确定了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在做好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荒漠化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等工作的同时,提出把油茶产业作为一个大的林产业来抓,积极推动了我市山区综合开发,使得油茶林种植面积稳中略有增长。

(二)加工及经营现状

贺州市当地人民群众长期以来以茶油作为食用油是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但也是当前发展油茶生产的瓶颈。我市油茶产地多为山区,产地分散,产量不大,加之油茶的深加工提练技术一直停滞在粗窄毛油的基础上,鲜果出油率在3%左右,以作坊式生产为主,茶油大部分自产自销,多以毛油形式消费掉,综合利用更是少之又少,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建立以油茶栽培生产为基地、茶油加工为龙头的以及与其它产业相关联的油茶产业化经营体系,实行种加、产供销、技工贸农一体化经营,是当前发展油茶产业化的重要一环。

我市的茶油加工大多是通过茶籽压榨的粗茶油作为食用油,传统毛油由于杂质多,含有残留的植物碱,所以口感色感差,加之食用时炼油时油烟味道难闻,影响了人们的选用。而且,品牌的创新意识不强,茶油是地道的绿色食品,目前除旺高工业园区仅有2家规模稍大一点的企业的产品经过相应的论证外,很多产品处于无牌不规范的生产经营中;无公害、有机栽培的体系尚在研究之中,影响了产品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和高额利润的回报。从现状来看,如何解决农户卖茶籽难、价格低,提高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做强做大精制茶油企业,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制约的因素及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一)制约的因素

1、劳动力不足,管理跟不上。油茶主产区,多处于山区,大多数家庭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劳动力严重不足,造成了油茶林管理粗放,产出效益低,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2、油茶低改和新造林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大,限制了油茶基地的发展。据调查,油茶新造和低改的前期一次性投入很大,只有高投入才能高产出。油茶新造林和老林更新改造,每亩投资约1500元左右。低产林复垦改造,每亩成本也在600-800元。一般农户根本承受不了这么大的投入。

3、比较效益相对较低。目前,我市现有的油茶林大多数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老林,每亩产茶油一般在2.5-5公斤左右,油茶产值不超过200元。与其它经济林相比,效益相对较低。造成近年来条件比较好的山林、油茶林纷纷被改种为速生桉、果树等经济林,农民缺少油茶再生产的积极性,其结果是造成油茶大面积荒芜,产量下降,限制了油茶产业的发展。

4、现有品种优良率不高。我市约有50%以上的油茶林是建国之前就存在的,属于多代萌生,品种混杂,产量极低。全市使用良种更新造林的油茶面积不足5000公顷,仅占全市油茶林面积的10%左右,油茶品种的优良率极低。如果没有大面积优良油茶品种更新换代,油茶潜在的资源优势是不可能转化为产业优势的。

(二)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1、油茶新品种高接换种技术。我市现有油茶林存在树龄老化、品种混杂、产量低、成熟不一,劣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必须通过建立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推广新品种高接换种技术,使原有的油茶林化整为一。

2、低产油茶产林改造技术。我市油茶林管理普遍粗放,杂草、灌木丛生与油茶树争水、争肥,肥水管理跟不上,造成大量的落花落果,严重减产。实践证明,以科研部门为技术依托,低产油茶林通过培育管理,可达到增产、优质、高效、环保的目的。

3、油茶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我市油茶栽培技术一直停留在60-70年代的水平,需要提高通过提高园林管理,对油茶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测,实行统一的技术规程,采用垦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实现种苗标准化、整地标准化、种植标准化、修剪标准化,实现油茶林优质高效。

4、油茶新品种和栽培新技术。我市林业用地资源丰富,农村还存在着林地丢荒的现象,可通过引进油茶新品种和栽培新,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林,扩大油茶种植面积,进一步推动我市油茶产业的发展。

5、油茶精加工技术和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目前,我市油茶加工以作坊多,茶油品质低,综合利用水平低,油茶仅能用于食用。油茶全身都是宝,可用于轻工业、医疗业等领域,通过引进油茶加工技术和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对传统工艺进行改造提高茶油的品质,对茶油的副产品进行精加工,进一步提高茶油的利用率。

三、解决制约我市油茶产业发展的措施

(一)重新认识油茶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社会效益。茶油树是我国重要的木本食用油料植物,也是重要的林业经济作物。我们要从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来推动发展茶油产业。从食用度来看,木本粮油是优质食用粮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特别是茶油,色清味香,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维生素E的含量也高。长期食用茶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从生态功能看,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花大而美观,耐干旱瘠薄,适生范围广,生态效益显著。大力发展油茶,能够绿化荒山、保持水土、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经济效益。油茶全身都是宝,茶果的利用率几乎可以达到100%,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目前,广西的粗茶油每公斤价格在30元左右,而一级精茶油却在58元/公斤以上,油茶除了可生产上乘食用油之外,还可生产优良的工业原料,茶油热稳定性好,不易氧化变质,无毒副作用,是优良的化妆品用油,茶枯饼可以用来制造生物肥料、生物农药,提取茶皂素、茶多糖等活性物质,茶皂素又可以制造消毒剂、添加剂和发泡剂等,茶籽壳可以用来制作优质活性炭。生产茶油的剩余物,通过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可广泛用于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技术企业,对茶油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伸油茶产业链条,加工升值将达10倍以上。同时也让油茶产区的广大农民逐渐看到种植油茶的效益,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油茶产业市场行情逐步看好,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将成为今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我市油茶产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引进高技术企业前景

对比科目

推广前

推广后

增长比例

每亩产油茶鲜果

130公斤

750公斤

476%

年产油茶鲜果

9.4万吨

54万吨

476%

鲜果出油率

3%

6.5%

120%

年产茶油

282吨

3510吨

1145%

茶油价格(每公斤)

30

60

100%

茶油年产值

846万元

21060万元

2390%

茶油副产品二次加工产值

720万元

7200万元以上

900%以上

税收收入

440万元

7900万元以上

1695%以上

(此数据是油茶树低改1-6年后平均数的比对,低改5年后达丰产期。)

(二)重视科技支撑作用

一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要加快高产、稳产、多抗性优良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研究,加强相关配套技术集成创新,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做到每一个县区都要确定几个最适应、最高产的品种。二要大力推广油茶新品种和丰产关键技术。要依托林业科研院所、林业工作站、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技示范户,健全油茶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对已确定的优良品种、丰产技术,要集中力量,狠抓推广普及。三要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除了栽培要实行标准化以外,还要围绕油茶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加快制定适用于油茶产业化发展的配套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使油茶产业发展全过程做到有标准可用、按标准实施、照标准验收,确保各类产品优质高效。

(三)加强农民技术培训

一要建立丰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林,为广大农民学习油茶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示范样板。二要组织专家编写油茶实用生产技术手册,举办培训班,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民科技示范户。三要组织油茶专家深入生产一线,针对油茶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开展定期培训和服务,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水平。

 (四)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与有关部门沟通,获得专门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把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与油茶林基地建设结合起来,缓解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二要创新投入机制。通过实行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国家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三要加强信贷支持。积极支持企业和农户充分利用各类信贷资金发展油茶产业。四要加强政策扶持。各级政府加紧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五)积极探索多种造林模式,促进油茶林基地集约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出台了许多利农政策,科技部门与林业等相关部门,可通过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多种造林模式。一是龙头企业租地造林模式,二是企业与农户合作造林模式,三是油茶订单期货发展模式,四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造林模式,五是造林大户承包造林模式,六是农民一家一户造林模式。通过多种造林模式,使我市的油茶林面积进一步扩大,从而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

(六)积极培植油茶龙头企业

我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油茶龙头企业,促进油茶产业链的延伸。要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参与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的发展,促进油茶生产、加工、市场的有机结合,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自身要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挖掘茶油及其副产品的市场潜力。努力打造体现各自特色的知名品牌,依靠品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

(七)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高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认识

油茶是一种集食用、轻工业、医疗业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其开发利用价值较高。加速油茶产业化建设,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经。同时,也是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经。今年1月,温家宝总理就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出规划,并研究相应措施。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又就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纳入整个油料产业发展认真研究部署。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认识,把当前农村工作的重心倾斜到发展油茶产业上来,把心思放在发展油茶产业化上。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油茶的特性和茶油的高品质、高价值,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油茶、食用茶油,以消费的不断扩大拉动油茶产业的大发展。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