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连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
黄连木(Pistacia chinesis Bunge),属漆树科,为木本油料用材、观赏、药用等多用途树种。黄连木为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m,胸径2m,寿命达数百年。树冠近圆形,树皮灰褐色,枝叶有特殊气味;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期长(3~4个月);核果,幼果黄白色,成熟后呈铜绿色,8~10年后开始结果;果实含油率高(果实含油率35%左右,果肉含油率50%左右)胸径15cm的成熟林单株年产果50—75ks;胸径30cm成熟单株年产果100~150kg。
黄连木主要生物学特性为:主根发达,萌芽力强,喜阳光怕严寒,抗风、抗二氧化硫,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对土壤酸碱度适应范围较广(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壤都能适应),在平原、低山、丘陵、沟旁以及石质山地均生长良好。
2 资源分布及发展规划
2.1 资源分布 黄连木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安徽、内蒙古等省(区)。其在安徽省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①淮北地区。毫州、阜阳、淮北、蚌埠、宿州所辖20个县市区;②江淮地区。滁州、淮南、合肥、巢湖所辖20个县市区;③大别山区。六安、安庆所辖15个县市区;④皖南山区。池州、宣城、黄山、铜陵、芜湖、马鞍山所辖的25个县市区。
安徽省的气候因子、立地条件都比较适宜黄连木的生长。根据安徽省林业厅及相关林业局等单位的调查,安徽省黄连木资源分布状况见表1。
表 1 安徽省黄连木资源分布现状
分布地区 (县、区) 面积(hm2) 用途
滁州(沙河集.管店.琅琊山林场.南谯区) 5543 次生林
宿州(灵壁.萧县) 26.5 林化工业原料林
合肥(肥东.肥西.长丰县等) 散生 生态林
淮南(凤台县.八公山区) 343.0 用材林
巢湖(无为.庐江.和县.含山县.居巢区) 1086 林化工业原料林
芜湖(南陵县) 50 一般用材林
宣城(宁国市.宣州区) 2000 天然林
六安(金寨、舒城县) 82.5 天然林
安庆(怀宁、枞阳县) 41.0 木本油料林
合计 9172
2.2 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能源长期发展规划精神(应加大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力度),安徽省对2011~2O20年各地区柴油原料林黄连木的开发
量,提出具体要求(表2)。
表2 2011—2O22年安徽省柴油原料林发展规划 万hm2
类别合肥 毫州 淮北 宿州 阜阳 淮南 蚌埠 六安 巢湖 安庆 马鞍山 芜湖 铜陵 池州 宣城 黄山 滁州
新造012 0.12 0.12 0.24 0.11 0.17 0.12 1.12 0.47 0.87 -0.01 0.12 -0.01 0.29 0.61 0.29 0.50
改造0.17 0.16 0.04 0.32 0.23 0.15 0.22 2.02 1.53 2.05 0.10 0.19 0.10 0.91 0.91 0.48 0.30
合计0.29 0.28 0.16 0.56 0.34 0.32 0.34 3.14 2.00 2.92 0.09 0.31 0.09 1.20 1.52 0.77 0.80
2.3 近期计划 根据国家要求和安徽省实际情况,“十一五”期间安排能源林基地33.3万hm2(黄连木23.3万hm,占总规划面积的70%),其中淮北2万hm2、江淮之间8.8万hm2、大别山区l1.8万hm2、皖南10.7万hm2。初步估算,该计划实施后,安徽省可年产黄连木种实100万t,按40%的出油率计,可年产柴油40万t,以目前的市场价5元/kg计,可获年产值20亿元。
3 黄连木营造技术要点
随着气候变化的节律,黄连木有规律地交替发生萌芽、开花、展叶、结果、落叶等物候现象。掌握黄连木的物候学特征,对于正确制定各项造林、营林措施,开展选种育种及病虫害预测预报都十分必要。黄连木萌动期一般在3月中旬,展叶期为4月中旬至下旬,花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下旬,果期为9月下旬,落叶期为11月上旬。
3.1 母树林选择 黄连木的繁殖方法很多,有种子繁殖、嫁接、扦插和组织培养等,但最经济实用的还是种子繁殖。为了搞好种子繁殖,提高种子质量,必须选好采种的母树。进行黄连木的优树选择,应从产量、形质、抗性指标等方面全面衡量,综合比较。需考虑以下因素:①树龄为15~25年,此时林木为盛果期和健壮期;②树高在10m以下,枝条分布均匀采种方便;③树木为无病虫害侵袭的健壮个体,抗病能力强④考虑雄株的适当比例(雄株保留10%以上),且分布均匀⑤树冠大小适宜,冠幅直径不超过树高1/3;⑥优树的林分起源以实生起源的林分为好,不宜选择萌芽林分;⑦林分郁闭度要在0.6以下,疏林地、孤立木、林缘木都不宜选作优树;⑧母本黄连木的栽培以生产果实为主要目的,因此应以结实量高、枝条匀称、抗性强等经济林的选优指标加以考虑。
3.2 采种 9~10月,在选定的母树林中采种。当核果由红色变为铜绿色时即可采收。果穗采下后,在室内敲打脱粒,除去杂质。将种子浸入混有稻草灰的温水中浸泡3~4d,洗涤,除去果皮腊质,取出沉在水底的种子,洗净,晾干贮藏。种子纯度若能达到90%~95%,则发芽率可达50%~60%。种子千粒重 92g。当年采收的种子当年播种。隔年陈种发芽率在10%以下。秋季采种,随采随播,种子无需处理,若翌年春播,便需冷藏。
3.3 育苗 春播在2~3月间进行,沟播、条播、撒播均可。播种量应控制在 150kg/hm2左右。播后苗床覆土2~3cm。并盖稻草,浇水,保持湿润,开始出苗时,分次揭去盖草,一般30d齐苗,每公顷产苗量3o万~45万株。
3.4 造林
3.4.1 改造。安徽省现有9172 hm2黄连木,大多为天然次生林、混交林和散生林木,要提高其林分质量和果实产量,必须进行改造。改造时应注意,首先要清理林分中的非目的树种,去劣留优,再采取高枝嫁接、矮化培养、补植加密等相关技术措施。
3.4.2 营造。植苗造林在春季进行。用1~2年生实生苗造林,栽植密度依造林目的而改变。以生产种实为目的的油料林,株行距为3m×3m或4m×4m;以培养用材林为目的的用材林,株行距为1.5m×2m或2m×2m。在土壤疏松、肥沃、湿润的情况下,可以直播造林。
3.4.3 嫁接。①砧木选择。砧木质量直接影响嫁接成活率,而且也影响到无性系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凡是苗圃或种子园内嫁接用的砧木,都必须是经过严格选择的超级苗或壮苗。嫁接时尽量采用共砧(共砧一般亲和力高、容易成活、生长旺盛、上下均衡、寿命较长),即用同一树种的优树接穗嫁接在同一树种的砧木上。②接穗选择及嫁接时间确定。接穗主要应采集优树或优树收集区树冠中上部一、二级侧枝的顶梢,这样的接穗嫁接后成活率高,不容易形成偏冠。春季嫁接的接穗应在休眠期采集,剪下的枝条一般保持25~30cm,按无性系编号每50~100支捆成1束,系上标签,防止混杂,贮藏在低温地窖里,用湿沙覆盖并保持湿润。秋季嫁接的接穗为当年生新枝。新枝幼嫩容易失水,最好是随采随接。天气炎热时,接穗应于清晨或傍晚采集,仍按不同编号捆扎。③嫁接方法选择。接穗一般用1年生枝条 ,采用常规的切接、劈接、插皮接、腹接等方法进行配套嫁接。④嫁接后管理。嫁接后要经常观察,防止虫害及兽害,未成活的要及时补接。一般春季嫁接可在秋季松绑,当接穗长至4~5cm时,可剪掉砧木顶梢,解除塑料带。嫁接成活后,初期应适当保留砧木的枝条,否则容易削弱树势。逐年剪除砧木上的侧枝及侧芽,2~3年后全部除清,仅保留接穗上的枝条,使其形成新的树冠。嫁接后新梢生长旺盛,而接口愈合组织很嫩,新梢极易遭受风折,所以在新梢长至20~30cm时,应在新梢旁插一支柱,将新梢绑缚在一起,使其直立生长。嫁接后如形成偏冠,可设立支柱或修剪接穗主梢,使基部侧芽直立生长 ,形成直立匀称的树冠。
3.4.4 扦插。根据黄连木自身的特性,分别选用适当的扦插方法,选取不同部位作为插条,如茎插(硬枝扦插、半硬枝扦插、软枝扦插)、芽叶插及根插等,筛选出最佳扦插方法。同时,采用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的生根剂处理插条(ABT生根粉、NA、IBA等),以筛选出最佳生根剂种类及其最佳浓度与浸泡时间。
5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嫩枝扦插的最佳时期,嫩枝插穗首先用清水浸泡2h,窖棚内扦插生根率为92%以上。
4 发展前景
(1)安徽省黄连木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现有林分为9172hm2,其中胸径1m以上、林龄在200年以上的有近百株(金寨县就发现胸径1.8m的大黄连木,估计树龄超过300年)。在这样的基础上,扩大黄连木栽培面积完全是可行的。
(2)根据黄连木生物学特性分析,安徽全省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都适宜黄连木生长,故全省各县均有发展空间。
(3)黄连木的营造方法很多,如植苗造林、高枝嫁接、扦插及直播等。同时,安徽省建立了很多种子园、采穗圃,为扩大黄连木种植面积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成套技术。
(4)黄连木可与楸树、茶叶复合经营,可与豆类、薯类、花生等进行农林间作。因其经营方式可变性大,受地力和人力条件限制较小,同时多种经营模式的应用,也能提高其产值,获得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