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一篇文献,感兴趣的话,您可设法查阅参考:
林业实用技术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2005 No.4 P.15-16
台湾红桧的生物学特性及引种栽培
程良绥
台湾红桧(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为柏科扁柏属的珍贵常绿大乔木树种,台湾特产,在台湾被称之为"神木".树高可达57 m,胸径可达6.5 cm,在台湾发现最老的台湾红桧树龄已高达4 600 a.其木材具有怡人的芳香气味,心、边材区别明显,材色淡红,纹理通直,材质优良,刨削加工容易,有较强的耐湿性,收缩膨胀率小,形体稳定,较少割裂,可供建筑、家具、雕刻、造船等.台湾红桧树形美观,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树种.……
出版日期:2005年4月15日
红桧,属稀有品种,仅分布于台湾省中央山脉中部及北部山地等地海拔1050-2400米的针叶林内。系绿大乔木,高可达57米,地上直径达6.5米;由于材质优良,屡遭采伐,p分布区逐年缩小,数量日益减少。红桧喜温和湿润的气候。分布区年平均温10.6℃,1月平均温5.8℃,7月平均温14.1℃,年降水量4165毫米,相对湿度85%。土壤为发育良好的灰棕壤或灰壤,或土母质为灰色砂岩,土壤中盐基的生物循环较强,表土疏松,团粒结构,酸性反应,pH5.5-6。红桧一般多在10-20度的东南坡,风力微弱地带,或受山岭包围的溪谷。常与台湾扁柏混生,或形成纯林。为喜阳树种,根系发达,天然更新良好,幼树需要一定的光度,生长较快。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保护价值p红桧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红桧,不但树形高大雄伟,而且也是有名的长寿树,在林海深处,二三千年的大树到处都是。如阿里山中有一株叫“眼目大神木”的红桧,树高48米,估计不下4000多岁。从溪头到阿里山途中,有一株“神木”寿命已达4100岁,可能是目前所知寿命最长的红桧。如此众多“神木”的高寿,显然与原始森林得到了很好保护有关。
摘要:1991~1995年在亚热带地区20多个地点试种了引自台湾的6种针叶树:红桧(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台湾扁柏(Ch.obtusa var.formosana)、峦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台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台湾黄杉(Pseudotsuga wilsoniana)和台湾肖楠(Calocedrus formosana)。本文总结其中在浙江省4个地点——淳安千岛湖(29°01′N,150 m海拔)、遂昌安口(28°20′N,680 m海拔)、龙泉山坑(28°09′N,500 m海拔)和景宁草鱼塘(27°54′N,1 050 m海拔)造试验林5~6 a的结果。6个树种均能适应试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尤以红桧表现最好,它材质好,生长快,超过当地主要造林树种杉木。峦大杉和台杉的生长和当地栽培的同属树种相似。说明上述3树种可在本试区及其以南的地区适宜的山地引种栽培。台湾扁柏、台湾黄杉和台湾肖楠生长较慢,目前只宜少量地供观赏或植物园或树木园栽培。表4参9关键词:针叶树;珍贵树种;引种;植苗造林
自从1989年开始,我们得到祖籍浙江的台湾同胞和台湾林业专家们的支持,开展台湾特产优良树种在浙江的引种试验。1991年张若蕙等报告,首次在我国大陆成功地繁殖和培育了红桧(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和台湾扁柏(Ch.obtusa var. formosana)大批1~3年生苗木[1]。这一成果获得1992年浙江省科技进步奖。此后,我们得到国家林业部的资助,继续进行此项极有意义的引种工作。一方面选用生长优良的红桧和台湾扁柏幼苗作采穗母株,成功地繁殖了大量无性系苗;另一方面又以采自台湾北部的少量种子,培育出除了红桧和台湾扁柏之外的4种台湾特产针叶树种的实生苗。它们是峦大杉(Cunninghamia konishii)、台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台湾黄杉(Pseudotsuga wilsoniana)和台湾肖楠(Calocedrus formosana)。这些都是从未报道过在大陆能引种成功的树种,而我们采用精细的培育技术,使得这些树种的苗木安全地度过寒冬和炎夏,初步显示这些树种也有引种成功的可能性[2,3]。 对于多年生的树木来说,幼龄期能顺利地生长只能说是通过了引种成功之路的第一关,若要肯定它能在林业生产上发挥作用,则需进一步在自然的环境条件下作栽培试验或者具有一定面积的造林试验,使之经受引种地区大自然的考验。为了测试这些台湾特产针叶树种造林成功的可能性,我们考虑在北纬30°以南的广大地区与志愿栽培者进行联合造林试验。自1991年开始连续5 a,我们分别向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和广东的20多个单位提供了合计约1.6万株的试种苗木,并提供栽培方法和造林试验方案,以便确定这些树种适于引种的地区和范围。本文只就浙江省内淳安、遂昌、龙泉和景宁等4个试验点造林后5~6 a的结果加以总结,从中取得发展这些树种的启示和方向。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989~1993年连续数年播种育苗所用种子均采自台湾北部海拔800~2 200 m的山区(表1)。本地区属温带重湿型气候[4]。在浙江林学院苗圃用种子育出实生苗,还用幼苗穗条繁殖扦插苗。实生苗多3 a出圃,扦插苗2 a出圃。出圃时苗木的平均高:红桧和台湾扁柏45~70 cm,峦大杉和台杉为20~30 cm,台湾黄杉和台湾肖楠为30~40 cm。部分苗木为塑料杯容器苗,部分苗木为裸根,成捆地装塑料袋内,再填珍珠岩并加水湿润起运。
表1 引种树种的自然分布和种子产地Table 1 Natural distribution and seed origin of introduced tree species
1.2 试验地点 本文总结的4个造林试验地点都在浙江省内,地理位置基本上在28.0°~29.0°N,119.0°~120.0°E之间。年平均气温16.0~17.0 ℃,年降水量1 400~ 2 200 mm。本区属亚热带植被类型区。造林地的海拔高度150~1 050 m,属丘陵中山地带。土壤均为酸性红黄壤。原先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表2)。
表2 造林试验点的位置和气象要素Table 2 Localities and clamatic elements of test plantation sites
/m
1.3 试验方案 造林试验地水分和土壤条件较好,无积水,避开风口。坡度小的地方,全面整地,挖穴植树,株行距1.7~2.0 m×1.7~2.0 m。每穴施入复合肥100 g。每隔2行混种当地速生阔叶树种1行作为辅佐木,主要目的是为主林木提供庇荫。坡度大的地方,开水平带,带距3.0 m,在带上挖穴,穴间距2.0 m。试验树和庇荫树隔株混交种植。当造林地周围有群山屏障时,试验树也可造成小片纯林。各试验林均以同类树种设对照。 造林后第1年除草3次,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下旬和10月上旬进行。第2~3年每年除草松土2次,在6月和10月上旬进行。要特别注意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咬食根皮和嫩根。在造林地一旦发现,应及时施用呋喃丹杀虫。 每年生长季结束时调查成活率,树高、胸径或基径、树冠幅和生长期。
2.2 造林成活率 在各地造林的成活率表明:红桧、台湾扁柏和峦大杉的造林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表3),这和本地区主栽的针叶树种造林成活率相似。个别年度造林成活率略低,这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因为以当地主栽树种的对照也同样成活率不高。例如龙泉1994年红桧造林成活率80%,而当年在同地的杉木双系造林对照也只是80%。1993年在淳安造林成活率低的原因是当年发生严重的蛴螬危害,在春夏季新生根系被蛴螬咬食,致使已经成活的幼株大量死亡[7]。由此可见,上述3个树种的造林成活率是可以令人满意的,但精细的造林技术是必要的,尤其施药防治虫害应列为必不可少的一条措施。
表3 3试点的造林成活率 Table 3 Survival rate on 3 sites
台杉的造林成活率不高,可能和本属树种特性有关。据湖北对同属树种秃杉的造林经验[8],其成活率变动于28%~68%之间。此树种在幼龄期需要更多的庇荫。我们推想,台杉也可能适宜于在稀疏的林冠下造林,而不适于全光裸露的地上造林。 台湾黄杉的造林成活率尚可。台湾肖楠的成活率近80%,应该说也是好的。这2个树种在台湾也属稀少种类,繁殖栽培均属不易。1999年我们又取得少量台湾肖楠种子,育出了小批量的苗木,可望2000~2001年再作野外栽培试验。从现在的经验来看,这2个原本稀少的树种在适宜的地点还是能够引种成功的。
表4 造林后的生长 Table 4 Growth in height and diameter after planting
110.5
74.3
2.3 生长期 峦大杉、红桧和台湾肖楠的生长期较长。在本试区内从4月初开始生长,到11月下旬生长结束,生长期长约8个月。台湾扁柏和台杉春季开始生长的日期比上述2个树种约迟10 d,而结束的时间基本相同。可能因为这2个树种的种子都来源于台湾原产地的高海拔山地,保持了原群体的生态适应性。台湾黄杉冬芽有芽鳞包被,春季开始生长迟,到秋季10月中旬即又形成冬芽,生长结束,生长期长约6个月。看起来,台湾扁柏和台湾黄杉具有更大的耐寒性,虽然生长速度略慢一些。 1993年在遂昌的观测表明:峦大杉、红桧和台湾扁柏在一个生长季中逐月的生长量和当年逐月的气温密切相关,大约要在月均温达11.0 ℃时,才出现明显的生长。从这些树种在造林地上的生长期长度来看,它们和原产地的生长节律相一致。因此,在没有特殊异常的天气条件下,可以说这些树种对试区的气候条件是适应的。2.4 造林后生长量2.4.1 红桧 在4个试点的生长都表现良好(表4)。在遂昌达到当地杉木速生丰产林的生长指标,在龙泉比以当地选育的最优杉木家系“龙15闽33”所造的对比林生长还要快,树高和胸径分别超出54%~55%和33%~64%。再者,红桧生长旺盛,木材贵重,价值为杉木材的20~30倍(据1989年台湾文化大学胡大维教授说,当时红桧木材的价格是人民币3万元。m-3)。因此发展红桧造林的前景十分诱人。在淳安的生长优于当地栽培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在景宁约1 100 m高海拔地区的生长速度超过80年代引种成功并大力推广的高山造林树种——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如此看来,红桧在浙江省约29.5°N以南的低山丘陵和中高山地区很值得发展。2.4.2 台湾扁柏 在3个地点造林的结果说明它能够适应这些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但生长速度总是比不上红桧,而且分枝多,分散了主干的生长(表4)。也许因为它在原产地1 300~2 800 m高海拔地区形成纯林,而那里的气温和降水量都比较低,从而形成生长慢和抗逆性强的适应性。推想它大概能在本试区更高海拔的山地适合生长,但这需要待有条件许可时再实地造林试验加以证明。2.4.3 峦大杉 在各地的试验说明它和一般的杉木相当(表4)。这显示它在本区杉木生长的地区都可以引种。按峦大杉在原产地的表现,似比杉木生长更高大,寿命更长久,分布的海拔更高,抗逆性可能比杉木更强。根据这些优点来看,似乎很值得引种。而且将来还可以利用育种手段,创造更优良的变异类型,甚至可能育出与杉木的优良杂交种,从而提高杉属植物的质量。2.4.4 台杉 在各地生长正常(表4)。幼林高生长平均近50 cm。a-1,接近在本区引种成功的秃杉(Taiwania flousiana)。由于台湾杉属仅有的这2个种都处于珍稀濒危状态,能够加以繁殖和扩大栽培实在是对抢救树种生存危机和保存生物多样性的一种奉献。同时,台杉的树形美观,是很好的观赏种类。作为盆栽植物它甚至可以和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a)媲美。值得注意的是,台杉和秃杉相似,在幼林期需要更多的庇荫,最好在疏林下栽培,可望取得更高的成活率。2.4.5 台湾黄杉和台湾肖楠 这2个种树在台湾已属稀有,仅散见于混交林内。在本引种区有限的试验表明,它们可以存活和生长,但要形成有经济价值的人工林,还要做更多的工作。现阶段只宜推荐植物园或树木园栽植。
参考文献:1,张若蕙,刘洪谔,沈锡康,等.红桧及台湾扁柏引种初报[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1,8(4):483~489.2,张若蕙,刘洪谔,沈锡康,等.5种台湾特产针叶树种育苗试验[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3.10(1):101~105.3,刘洪谔,张若蕙,沈锡康,等.引种台湾珍贵针叶树种苗期生长观测[J].浙江林业科技,1993,13(4):14~16.4,路统信.台湾北部地区之森林植被[J].现代育林,1993,8(2):79~91.5,Huang T C.Flora of Taiwan[M].Taipei:Sandos Chromagraph Printing Company,1994.6,潘金贵,徐应善,黄俊明,等.红桧台湾扁柏峦大杉在遂昌的造林试验[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3):324~326.7,祝云祥,丰炳财,丰晓阳,等.台湾扁柏红桧福建柏在千岛湖区的引种[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3):320~323.8,湖北省秃杉保存和繁殖协作组.秃杉地理种源试验研究[A].见:宋朝枢.主要珍稀濒危树种繁殖技术[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19~22.9,刘洪谔,张若惠,沈锡康,等.7种台湾特产珍贵树种的引种[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4,11(3):315~319. 收稿日期:1999-08-30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建站服务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