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杨树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即包括以下内容: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树人工林集约经营技术的栽培区的划分、树种组及计算标准年龄、集约经营各项指标、集约栽培技术、规划设计与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国营、集体和个体营造的杨树人工林。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DB21—859—1995 杨树主要蛀干害虫防治技术
DB21/T—892—1996 杨树溃疡病防治技术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集约经营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放较多的生产资料或活劳动,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精耕细作的林业经营方式。
3.2品种组
为经营和统计的方便,可把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相近似,并且经营措施一致、年生长量相似的品种合并成组,称为品种组。
3.3定向培育
从规划开始就首先确定培育目的和方向,按培育目的和方向确定培育措施。
4 栽培区划分
根据集约经营杨树人工林栽培区的自然地理要素、生态条件和主栽杨树品种生长情况划分4个区。
Ⅰ辽南、辽中平原湿润区
Ⅱ辽西平原丘陵半湿润区
Ⅲ辽北低丘平原半湿润区
Ⅳ西部山地丘陵半干旱区
各栽培区区划见表1。
辽宁省技术监督局1997—02—01批准 1997—03—01实施
表1 杨树集约经营人工林栽培区划
栽培区 气候条件(年平均) 重点地区
辽南辽中平原湿润区 降水量607~693mm蒸发量1431~1794mm气温7.5~9.4℃积温3348~3614℃无霜期159~171天 营口、盖县、辽中、台安、新民、辽阳、灯塔、凌海、海城、黑山、北镇、绥中、盘山县沿河流域的河滩地
辽西平原丘陵半湿润区 降水量520~627mm蒸发量1705~1977mm气温7.1~9.1℃积温3280~3532℃无霜期150~177天 阜新、彰武东部地区沿河流域的河滩地,朝阳、义县南部地区沿河流域的河滩地
辽北低丘平原半湿润区 降水量524~683mm蒸发量1356~2018mm气温6.5~7.3℃积温3183~3352℃无霜期145~154天 昌图、开原、铁岭、康平、法库的沿河流域
西部山地丘陵半干旱区 降水量452~584mm蒸发量1717~2198mm气温5.5~8.3℃积温2810~3501℃无霜期129~154天 建昌、北票、建平、喀左和阜新、彰武的北部、义县的北部沿河流域
5树种组及计算标准年龄
5.1沙兰杨组[lusxeuramricana(Dodc)Gumier. Cv Saerau—79]计算标准年龄11年(含I214杨及与其生长速度相近的其他欧美杨类)。
5.2小钻杨组计算标准年龄14年(含群众杨、昭林杨6号、赤峰杨34号36号、喀左小钻、彰武小钻、鞍杂、锦县小钻及小黑杨)。
5.3辽宁杨组(PoPueusxviaoningensis) 计算标准年龄为10年(含辽河杨、盖杨、W13、W14、中林46号及荷兰3930号杨)
6 集约经营各项指标
6.1 计算标准年龄低限生长量指标见表2。
表2 计算标准年龄生长量指标
栽培区 树种 大径材生长指标 中小径材生长指标
胸径cm 年均蓄积生长量m3/hm2 胸径cm 年均蓄积生长量m3/hm2
I 小钻杨组 30.0 13.5 23.0 13.9
辽宁杨组 32.0 18.8 30.0 19.5
Ⅱ 北京杨组 25.0 12.0 22.9 12.9
小钻杨组 26.0 12.0 22.1 12.0
辽宁杨组 30.0 18.0 25.0 18.0
Ⅲ 小钻杨组 25.0 12.0 21.5 12.5
6.2 各树种不同年龄低限生长量指标见表3、表4、表5、表6。
表3 小钻杨组中小径材人工林生长量指标
栽培区年 指龄 标 I Ⅱ Ⅲ、Ⅳ
胸径cm 树高m 胸径cm 树高m 胸径cm 树高m
2 3.0 3.1 2.9 3.0 2.9 3.0
3 4.1 4.5 3.9 4.0 3.6 4.0
4 5.7 5.8 5.4 5.0 5.1 5.2
5 8.4 7.2 8.0 6.4 7.2 6.6
6 11.9 9.0 10.9 8.1 9.5 8.1
7 14.9 11.4 13.7 10.3 11.2 10.2
8 17.5 13.4 16.6 12.0 13.3 12.0
9 19.3 15.0 18.6 13.4 15.2 13.4
10 20.5 16.1 19.5 14.4 16.7 14.5
11 21.3 16.8 20.2 15.1 18.2 15.1
12 22.0 17.6 20.9 15.8 19.3 15.9
13 22.7 18.2 21.6 16.4 20.4 16.5
14 23.3 18.9 22.1 17.0 21.5 17.0
15 23.8 19.5 22.6 17.6 22.0 17.7
表4 小钻杨组大径材人工林生长量指标
栽培区年 指龄 标 I Ⅱ Ⅲ、Ⅳ
胸径cm 树高m 胸径cm 树高m 胸径cm 树高m
2 3.0 3.1 2.9 3.0 2.9 3.0
3 4.1 4.5 3.9 4.0 3.6 4.0
4 5.7 5.8 5.4 5.0 5.1 5.2
5 8.4 7.2 8.0 6.4 7.2 6.6
6 12.0 9.0 11.0 8.3 9.7 8.2
7 15.2 11.6 13.9 10.7 11.9 10.4
8 18.2 13.8 16.9 12.5 14.1 12.2
9 21.0 15.6 19.5 14.0 16.3 13.8
10 23.1 16.9 20.6 15.1 18.5 15.0
11 24.9 18.0 21.9 16.2 20.4 16.1
12 26.5 19.1 23.6 17.4 22.2 17.0
13 28.4 20.0 24.9 18.5 23.8 17.9
14 30.0 20.5 26.0 19.6 25.0 18.8
15 31.8 20.9 27.1 20.1 26.0 19.7
表5 沙兰杨组人工林生长量指标
栽培 区年 指龄 标 I
大径材 中小径材
胸径cm 树高m 胸径cm 树高m
2 3.2 3.5 3.0 3.0
3 7.4 5.6 6.0 5.0
4 10.5 8.7 8.1 7.3
5 14.4 12.0 12.0 9.7
6 18.5 15.3 16.0 12.2
7 21.5 18.0 18.1 14.5
8 24.3 20.2 20.5 16.7
9 26.6 21.8 22.3 18.0
10 28.6 22.8 23.5 18.9
11 30.0 24.1 24.6 19.7
12 31.5 25.1 25.5 20.5
13 33.0 25.8 26.6 21.3
14 34.5 26.4 27.6 22.1
15 36.0 26.9 28.6 23.0
表6 辽宁杨组人工林生长量指标
栽培 区年 指龄 标 大径级 中小径级
I Ⅱ Ⅰ Ⅱ
胸径cm 树高m 胸径cm 树高m 胸径cm 树高m 胸径cm 树高m
2 6.0 6.8 5.5 6.0 3.0 2.0 2.0 1.8
3 9.5 8.7 9.0 8.0 6.5 3.5 6.2 3.3
4 13.0 11.6 12.5 11.0 10.0 5.4 9.2 5.0
5 16.5 14.5 15.5 13.8 13.3 7.6 11.2 7.2
6 20.0 16.0 19.0 15.0 16.4 10.6 14.0 10.0
7 23.5 17.2 22.0 16.0 19.5 13.5 16.8 12.5
8 26.5 18.4 25.0 17.1 22.6 16.0 19.8 14.0
9 30.0 19.7 27.5 18.2 25.9 18.2 22.6 15.5
10 32.0 21.0 30.0 19.3 30.0 20.1 25.0 16.5
11 34.0 22.1 32.0 20.4
12 35.5 22.9 33.5 21.5
13 37.0 23.8 34.5 22.5
14 38.2 24.6 36.0 23.4
15 40.0 25.3 37.0 24.1
6.3 各树种轮伐期见表7。
表7 各树种轮伐期
培育方向 树种 轮伐期(年) 平均胸径cm
中小径级 北京杨组 10~15 18~25
小钻杨组 10~15 17~24
辽宁杨组 6~10 14~30
大径级 北京杨组 15~20 24~40
小钻杨组 15~20 22~40
沙兰杨组 10~15 29~36
辽宁杨组 10~15 30~40
6.4 集约经营杨树人工林应集中连片,规模经营,每片面积不得少于2hm2。
6.5 造林成活率95%以上,保存率90%以上。
7 集约栽培技术
7.1造林地的选择
造林地要地势平坦,土层厚度1m以上,土壤质地砂壤、轻壤、中壤;地下水位1~ 3m;土壤酸碱度PH值在6.5~8.0,含盐量低于3‰;石砾含量要在20%以下,要远离杨树病虫源地60m以上。
7.2整地
造林地要在造林前一年全面清除杂草、灌木和伐根,用拖拉机全面翻、耙、压,翻地深度25cm以上,不留生格,耙碎土壤,镇压平整。
7.3苗木
7.3.1 苗木规格
辽宁杨组、沙兰组采用1年生截干苗造林。地径1.8cm以上,根长25cm以上,根桩高20~40cm;小钻杨组采用2年根一年干整株造林,苗高2m以上,根径2.0cm以上,根长30cm以上,侧根发达。
7.3.2苗木检疫和选苗
苗木出圃前要严格进行检疫和选苗。苗木应无病虫、也无机械损伤,苗干通直,根系完整,充分木质化。将合乎规格的出圃苗按地径和高度分档栽植。
7.3.3苗木起运
起苗要用起苗犁,起苗后将合格苗木运往造林地块。就近运往造林地的苗木可以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远距离运输的苗木必须用苫布将苗木遮严,以免风吹、日晒、失水和冻害。暂时不栽的苗木要假植好。
7.4栽植密度
培育大径材,其配植为8×8、6×8、4×10、6×6、4×8、5×6m的株行距;培育中小径材,其配植为4×5、3×5、2×8、2×6m等株行距。
7.5栽植技术
7.5.1定点挖穴
按设计的密度进行定点挖穴,点要分布均匀,并成直线;栽植穴的规格应为50×50×50cm或60×60×60cm。
7.5.2施肥、苗木浸泡
有条件的地方造林前要先施基肥;栽植前将苗木水浸24小时以上,根蘸泥浆或吸湿剂。
7.5.3植苗造林
截干苗造林以秋季为宜。
栽植方法:将苗木放进坑后,回填表土至苗木的根际处,然后扶正踩实。待苗木全部栽完后,再进行第二次培土,有条件的还可以浇足水后再培土。填平踩实后,再将苗木全部埋上,并留一个高约10cm左右的小土堆;翌年春扒掉土堆。
整株苗造林,应在春季进行。可采用大坑中心植法,要保证根系舒展,浇足底水,扶正培土、踩实。
7.6幼林抚育
7.6.1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与林地间种结合,行间以耕代抚,株间与间种作物的松土除草同时进行。每年松土除草3~4次;间种结束后或没实行间种的第4年以后,每年一次。
7.6.2间种
间种年限视株行距大小和间种的作物而定。间种时必须在树的两侧各留0.5m的保护带。严禁间种影响幼树生长的作物。
7.6.3定株除萌
截干苗造林,要及时定株除萌。当萌条长到15~20cm时,要选留一个粗壮的萌条培育主干,其余萌条全部抹去。在7~8月间,要剪去1m以下的侧枝。
7.7修枝整形
2~3年生的幼树,要在冬季剪掉影响顶部生长的竞争枝、卡脖枝。第三年生开始进行隔年修枝(即三年生冬季修掉第一轮枝,五年生修第二轮枝,以此类推,修3~4次,保证主干8m以下无侧枝,并要剪主干上的萌条)
修枝工具要锐利、切口要平滑,紧贴树干,不留桩。
7.8追肥
对进行间种的幼林不必追肥,停止间种后可根据土壤缺肥情况确定追肥种类和数量。
对未进行间种的幼林,一般每株幼树每年应施尿素或二铵0.1kg。
7.9林地翻耕
对停止间种后的林地,每年秋后,用拖拉机翻耕或重耙一次,将杂草和落叶一并翻入土中。
7.10病虫害防治
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防治方法可按DB21—859、DB21/T—892执行。
7.11护林防火
落实管护责任制,防止人畜危害和火灾。
8规划设计与技术档案
8.1规划设计
造林前必须进行定向培育总体规划,按小班作出施工设计,绘制造林设计图,按规划设计编制小班经营方案,按设计施工。
8.2标准地设置
以小班为单位,设置一块有代表性固定标准地,标准地面积可视株行距大小而定,一般以50~100株树所含面积为宜。
8.3标准地的观测
逐年观测记载实施的各项技术措施及效果,每年对标准地进行一次调查。5年生以上还要计算蓄积量和蓄积生长量。
8.4建立技术档案
应将造林规划、施工设计、经营方案、标准地调查记录及计算结果、验收报告等有关资料进行归档,文字图表、照片要准确、清晰、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