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长特性
大果红花油茶生长于广西藤县天平镇深山老林,该油茶为一个野生变种,经长期培育改良而成。茶树高4米~8米.四季常绿,11月至次年3月开红花,花期140天,花色艳丽,花径6~10厘米。株开花1000~5000朵。茶果霜降前后成熟,形如柚子,单果重0.5千克~1.5千克,内有茶籽20~25粒,约10~20克,株结果50~200个,约30千克~150千克。茶仁出油率60%.每50千克生果可产茶油2千克。每667平方米产茶油40千克~100千克。该油茶四季花果不绝.极具观赏价值。该油菜适应性较强。抗早耐寒耐贫瘠,能耐40℃高温及-10℃严寒。长江以南广大丘陵山地均可种植。该油茶树喜偏酸性土壤,极少病虫害,粗生贱长,喜欢肥沃、湿润的环境,但怕涝。人工栽培嫁接苗2~3年开花,4年结果,实生苗4年开花.5年结果,7年丰产。油茶树生长期100~200年。
二、栽培技术
1.育苗。霜降后.收回成熟茶果,取出茶籽,用湿沙保湿催芽(留种茶籽切忌暴晒)。20~30天后,茶籽开始萌芽,将其点播于地里,盖3~5厘米厚泥土,铺上禾草,淋水保湿,1~2个月后,茶芽长出地面。气温高时苗地盖遮阳网。茶苗长出2个月后.薄施氮肥,以后每隔2个月施肥1次.并注意除草防虫。茶苗较耐荫,苗地忌浸渍,保持湿润为好。南方地区秋播较好。
2.莓苗移植。山地、荒地、房前屋后.田头地边都可种植,也可套种在花生地、木薯地或果园里。冬春季移植。每667平方米用苗50~70株,株行距4米×4米或3米×4米。种前挖50厘米见方土坑,底部放腐熟农家肥.回填熟土。种时剪掉茶苗70%以上叶子,用黄泥浆加入生根剂浆好苗根部。种后把土压实,淋足定根水,土坑上盖禾草。1~2个月后生出新根长出新芽发现死苗要及时补苗。
3.施肥。茶树成活后,薄施粪水或尿素.幼树其间以氮肥为主.适当施磷钾肥。成年树春季以氮肥为主,夏秋以磷钾肥为主,冬季只施磷钾肥。施肥时在茶树侧边挖弧形沟.将肥料放进淘内盖上土。左右轮换施肥,以农家肥及麸饼为好.也可适当施些化肥。
4.修剪与疏果。茶树苗不用修剪.长至1. 5米高时剪顶。成年树去弱留强.剪密留疏,剪去弱枝、病枝、枯枝。农历三至四月,幼果形成.将部分小果、病果、畸形果及密度大的部分果疏掉。第一年开花的果可不留或少留。
5.病虫害防治。油茶病虫害较少。幼苗时主要有炭疽病.可用波尔多液及多菌灵、托布津防治,用1500~2000倍乐果消灭蚜虫和介壳虫。叶娥、尺蠖可用敌百虫防治。天牛可用敌百虫树皮下注射。
6采收茶果。油茶在10月前后成熟,将果收回.曝晒数天.待茶壳裂开后.取出茶籽,晒干可用于榨油。
红花油茶 又名浙江红花油茶、浙江红山茶。花艳红色,2月中旬至3月下旬开放,花期长,九月中旬果熟,多为红色。产量比普通油茶高5-10%,但在低丘陵地区通常生长不良,软腐病严重,造成后期大量落果。属常绿小乔木,分布在中海拔山区,适应于夏凉、冬寒、多湿的条件,分布区呈连续性,属斋生态幅树种。基本上处于野生状态。高度800-1400米的山地生长较好,产量较高,鲜果出籽率20-34%,种子含油率32%左右。 在低丘地区,生长缓慢,花果少,并易遭病虫害。该品种只少量分布在高山区。树叶四季常青,高达3-9米,树形美观,在春节前后开放大型红艳花朵,秋节前后红果或青果满树,既是油料树种,又是很好的观赏树种 。
红花大果油茶种植技术
1、选地:油茶树对气候土质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抗旱、抗病虫能力强,适应性广,能耐45℃的高温和—10℃的严寒,凡能种植白花小果油茶的地区均可种植,丘陵荒坡地、沟边、城镇街道旁,不论黄土、红土、黑土,只要排水良好的地块都可种植,也是退耕还林绿化荒山,保持水土营造防火林带的经济树种。2、种植:过去多用种籽直播造林,但不方便管理,用种苗造林成活率高,结果多产量高。春种1—4月,按行株距2×2米挖30厘米深的坑,选择20公分以上的健壮苗木栽入坑中,复土压实,每亩种170株。合理密植可提高前期产量,茶林封行后间伐。在幼林期可以套种矮小药材;桔梗、生地、半枝莲、旱半夏等品种,亩可增收约3000元。3、施肥:采用环状沟施肥效果好,春季抽梢发芽前20天,株施硫酸钾复合肥0.2—0.5公斤,保证春梢幼果的生长发育,夏季在春梢停止生长后施一次壮果肥,冬季采果后施一次采果肥,以农家肥和复合肥混施效果好。4、收果:应在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收,过早采收含油率低,过迟采茶果开裂散落,一般在10月霜降后采收含油率最高,但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成熟期有早有迟,应分期适时采收。茶油加工榨油前应经过堆沤可以增加油分,堆沤6—7天后应抓住晴天摊开晒干。
Camellia oleif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