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搜索关键字:
发布时间:
笋竹叶三用麻竹林的培育与经营管理技术(有奖征文)
2005-06-02|吕玉奎 何世文 段佐华
来源:中国林业网

重庆市荣昌县林业局  

摘要 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县进行了大面积笋竹叶三用麻竹林的培育与经营管理技术研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丰产培育与经营管理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荣昌县笋竹叶“三丰产”的三用麻竹林培育方法、林分结构、抚育管理等经营管理技术措施,可为麻竹主产区和麻竹引种适宜区推广和经营笋竹叶三用麻竹林提供技术模式。

关键词 麻竹培育  笋竹叶  三用林  林分结构  抚育管理

麻竹[Sinocalamus latiflorus(Munro)Moclure]分布南亚热带地区,要求年降雨量1000—2000mm,年平均气温17—23℃,1月份最低温度不得低于-4℃,相对湿度75%以上的气候条件;土壤以海拔600m以下,PH值4.5—6之间的肥沃的山地酸性黄壤或酸性紫色土以及江河两岸的冲积土为好。麻竹的用途十分广泛,其笋、竹、叶产品,现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车厢材料、造纸材料、包装材料等领域。

笋竹叶三用麻竹林虽是介于竹用林与笋用林和叶用林之间的经营类型,但不是三者简单的组合,培育理论和技术也非三者的相加。由于笋竹叶三用林要求在同一林分同时生产一定数量比例的竹材、竹笋和竹叶,必然有其自身所需的培育理论和不同产量水平的技术。据竹农的生产实践经验和1999年我们在双河镇大石堡村栽植的6667m2笋竹叶三用麻竹试验林的试验结果,其效果是好的。2002年新竹产量28275kg/hm2,竹笋13125kg/hm2;2003年新竹产量29765kg/hm2,竹笋14725kg/hm2;2004年新竹产量30300kg/hm2,竹笋15575kg/hm2,竹叶9575kg/hm2(2004年开始采摘麻竹叶,2002—2003年因未建立麻竹叶加工企业,也就没有采摘麻竹叶)。

1 笋竹叶三用麻竹林的培育方法

荣昌麻竹造林有育苗造林和移植母竹造林2种。造林密度:溪河沿岸、平坝株行距4m×4m,625株/hm2;山地株行距3m×5m,667株/hm2。造林季节:麻竹造林季节较长,从立春至芒种都可种植,要选择阴雨天气,如春节前后、清明前后,就地掘取就地种植,造林效果最佳。但大面积造林,需要长途运送母竹,造林季节在开叶前的2—3月份较好;如开叶后造林,要注意保护母竹,及时栽植,加强管理。

1.1 整地

1.1.1 林地清理

山地造林不炼山,只进行全面劈草,带状整地,按设计行距,将杂灌横向堆积于行间,锄出宽1.5m的种植带,在穴间开0.5m宽的作业小道。

1.1.2 全面开垦

造林整地质量好坏,不仅影响成活率,并且直接影响成林速度与笋竹叶产量。山地常采用带状水平整地,带宽一般为1.5m,带间距主要视设计的造林密度、种植点的配置及造林地的坡度大小而定。一般在坡度较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带间距的宽度可以大些,而在陡坡地段,带间植被头年还可以只割而不翻挖,以免带来水土流失,待竹苗成活发笋生长后,第2—3a通过抚育逐年翻挖。

1.1.3 挖穴栽植

按设计株距,在定植点上挖穴。移栽母竹采用斜植造林,沿山坡水平方向挖长条穴,穴的规格为120cm×40cm×40cm;小苗采用直立造林,挖四方穴,穴的规格为50cm×50cm×40cm。挖穴时,表土和心土分开,先回表土,下基肥后,再回心土。

1.2 育苗造林

1.2.1 育苗方法

1.2.1.1 笋头育苗

选割笋后的笋目饱满新鲜的笋头覆盖泥土进行培育,待其隐芽萌发后,剪去多余枝条,保证竹篼上着生一活枝即成笋头苗。

1.2.1.2 扦插育苗

2—4a生健壮母竹,用刀平削节上生长的1—2a生健壮枝条(主枝或次生枝);剪去枝梢,留2—3节长25—40cm的一段;剥去枝箨,并用ABT生根粉1号50mg/kg或2号100mg/kg处理后,立即将枝条按30°角斜插于土壤中,覆土5—8cm,踏实盖土,淋水。竹苗成活率可达60%—85%。

1.2.1.3 埋秆育苗

2—3a生主枝和次生枝较多、枝芽饱满、无病虫害、粗度≥6cm的健壮母竹,用刀砍去基部和顶稍无枝或枝不发达的部分;修剪侧枝,仅保留1—2个主枝或次生枝;砍一个3cm左右向上的斜口;枝条朝左右,竹秆首尾交错平放入育苗沟;覆土3—5cm,踏实,盖草,淋水。竹苗成活率可达70%—90%。

1.2.2 栽植方法

1.2.2.1 小竹苗移栽造林

选用1a生根系健全的新竹苗于2—3月隐芽萌发前定植;起苗的前1d要在苗圃地内淋透水,在秆上2—3个节上1cm处剪断并剪去所有叶片和大部分枝条,封顶留高60—100cm;成丛带土挖起,若不带土,需浆根,每10—20丛用编制袋或草席包扎运输;带土竹苗植苗时应在挖好的窝中心刨开一个大于包裹袋的坑,深10—15cm,将竹苗捧放于坑内脱去薄膜袋置于窝旁,解开包扎草呈放射状牵开铺于坑底,使竹保持在苗圃中的态势,用细土压住稻草,分层填湿润细泥土与竹苗带的泥土紧密衔接并分层踏实踩紧,最后覆松土一层呈馒头状并撕开薄膜袋覆盖窝面以保墒,再加盖一些稻草更好,淋透水。裸根竹苗定植时要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定植后3d内无雨须浇定根水。

1.2.2.2 竹头苗造林

选割笋后的1—2a生壮龄竹笋头,笋目饱满新鲜,竹蔸上着生一活枝,在活枝蔸向上1—2节上1cm处斜向截断,刨开泥土,露出竹头,在竹蔸秆柄与母竹连接处用利斧砍断,挖出备栽;栽植前先将取出的竹头集中置于清洁无污染的流水中浸泡一昼夜,让其充分吸收水分,捞出运到造林地随拿随栽。在挖好的窝中心刨开一个比竹头大的坑,深10—20cm,将竹头置于坑内使切口紧贴坡土壁,分层填入湿润细泥土踏紧,要求三埋三踩栽紧,再盖一层1cm厚的疏松土壤掩埋竹头,出露秆上的枝芽即可,并用稻草、稿秆、杂草等覆盖窝面,浇透水。

1.3 母竹移植

1.3.1 母竹选择

麻竹是丛生竹类,造林要选择笋眼发育健壮、肥大的母竹。1a生母竹最好,2a生次之,3a生母竹出笋率低,1a生母竹一般有4对芽眼供出笋成竹,2a生母竹有芽眼2—3对,3a生的母竹经过2a出笋,笋眼消耗殆尽或发育不健全,很难出笋成竹。研究结果表明,1a生母竹造林成活率最高,达95%;单株发笋最多,是3a生母竹造林的2倍。母竹大小一般以胸径6—8cm为宜。

1.3.2 母竹挖掘

母竹选好后,将四周表土挖开,然后顺杆柄开挖,寻找母竹杆基和老竹的连接点,利用笋刀将连接点切断,使老竹和母竹分开,取出母竹,保持一定数量的须根,保护好笋眼,并在竹杆发枝最低处保留1—2轮枝,留3—4个节,长度1—1.3米,然后用快刀劈成马耳形,使秆上的枝芽在马耳形筒口的两侧,去掉竹尾。

1.3.3 栽植方法

麻竹造林都采取穴植,母竹移植挖长条穴,规格为120cm×40cm×40cm。每穴施用厩肥或土杂粪一担,上面覆盖10cm细土。然后在挖好的窝中心刨开一个比竹头大的坑,深15—20cm,将竹蔸放于坑内使马耳形筒口向上,竹秆与地面呈30°的夹角,竹秆上的枝芽向两侧,分层填入湿润细泥土用脚从两侧向中间的竹蔸用力踩紧,要求三埋三踩栽紧,上面盖一层1cm厚的疏松土壤,盖过最下一个芽即可,并用稻草、稿秆、杂草等覆盖窝面,马耳形筒内灌满水,窝内浇透水。

2 笋竹叶三用麻竹林的林分结构

2.1 林分组成

麻竹和其它树木的混交林,不可能获得竹材、竹笋和竹叶的高产,宜纯林为好。

2.2 立竹度

单位面积立竹数的多少,是林分结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材用麻竹高产林,要求粗大“母竹”多,一般每丛麻竹10株,6250—6670株/hm2,从而获得竹材高产;笋用麻竹林与此相反;叶用麻竹高产林,要求小“母竹”多,一般每丛麻竹留小母竹20株,12500—13340株/hm2,从而保障宽大竹叶数量多,获得竹叶高产。因此,正确确定林分立竹度,能使笋竹叶获得“三丰产”,以每hm2产竹材30000kg、竹笋15000kg、竹叶9000kg(或每hm2产竹材15000kg、竹笋30000kg、竹叶9000kg)的笋竹叶三用麻竹林,其立竹度3300株/hm2为宜。

2.3 立竹粗度

笋竹叶三用麻竹丰产林立竹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过粗或过细都将降低“三用”的产量。据上述产量水平,笋竹叶三用林的立竹平均胸径以6—8cm为好。

2.4 立竹年龄

麻竹不同年龄立竹的生活力和为林分提供养分的数量不同,在林分生物量的形成和竹林孕笋、发竹的更新生长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1a生立竹的生活力最强,是林分孕笋、长竹所需养分制造和供给的主体;4a生以上的立竹生活力下降,对林分形成的有益作用甚微。因此,林分立竹年龄组成是很重要的,笋竹叶三用麻竹丰产林立竹平均年龄宜轻,其各龄立竹数的比例关系应为1a生竹占40%,2a生竹占30%,3a生竹占20%,4a生竹占10%。

3 抚育管理

3.1 幼林抚育管理

麻竹造林后,禁止林地放牧,要用支架固定母竹防止风吹摇动,以免影响成活率。竹株四周要打实。母竹顶端切口要检查是否朝上,若朝下,要重新按朝上切斜口,以便积存雨水,防止竹秆干枯,影响侧芽生长发育。如久旱,要求隔5—6d浇1次水;如连续雨天有积水要及时排除积水。栽后1月内水分管理相当重要,是决定成活高低的主导因子。母竹成活后,枝芽开始萌发,发生新根,当年可施肥3次,即见有2片竹叶后进行第1次施肥,每株施10%腐熟稀粪水10kg加尿素50g,第2次在6月底株施10%腐熟稀粪水10kg加尿素50g或碳铵100g。第3次在7月底株施10%腐熟稀粪水15kg加尿素100g或碳铵150g。发笋前和出笋后各锄草1次,第2a夏至至大暑每株母竹即开始出笋,一般1根母竹可发2—4个笋,如失管,当年夏至发笋少或不出笋,第2a才出笋。如果第3a还没出笋,应该重新种植。

3.2 成林抚育管理

成林抚育管理主要包括锄草松土、扒土施肥和培土、灌溉等技术工作,加强水肥管理是提高麻竹笋竹叶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3.2.1 锄草松土

要使麻竹获得笋竹叶的高产高效就要经常进行锄草松土。每年的3月、5月和7月进行锄草、松土各1次,松土深度为5cm—10cm,松土既可改良土壤的理化性状,又可使土壤保持湿润,有利于麻竹的生长。锄草松土可结合进行施肥。

3.2.2 扒土施肥

3.2.2.1 扒土

扒土的作用主要是让竹蔸上的笋目露出土面,刺激和促进笋目萌发,提早发笋;同时也便于施肥,并铲除缠绕笋目上的须根,防止竹根结网,使笋目能够正常发育。扒土一般是在2月底—4月上旬进行,用锄头把丛生竹周围的土扒开,使笋蔸、竹蔸暴露,让其暴露在阳光下晒20—30d。在扒土中尽量暴露所有含苞待放的笋目,但应注意不要损伤笋目和根系。

3.2.2.2 施肥

施肥是保证麻竹生长良好和提高笋竹叶产量的重要措施,因为麻竹产笋发叶期长、产笋竹叶量大,每年需补充大量肥料。在麻竹分蔸苗栽植成活后的第2a以后每年施肥4次:第1次:春肥(基肥),一般在3月份进行扒土时结合施肥,这次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丛施入腐熟的农家肥(厩肥、堆肥、猪牛粪等)25—50kg,肥料施在已扒开土的竹丛周围,不能直接接触笋芽,施后随即覆土培高。此次肥的目的是促进芽目萌发,提高竹丛出笋量和发叶量。第2次:笋前肥,在5月结合锄草、松土进行,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丛施尿素或碳铵0.5kg左右。方法是先在竹丛周围离竹蔸50cm处开环形沟,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或用水稀释后浇灌,施后立即填土盖肥,以防挥发,提高肥效。施肥中特别注意防止肥料直接接触嫩笋芽,以免引起竹笋萎缩死亡。此次肥的作用是促进笋目生长,提高产笋产叶量。第3次:笋(叶)期肥,也是以速效氮肥为主,每丛施尿素或碳铵0.5kg,施肥方法同第2次。第4次:养竹肥,在采完笋后的10月份每丛施复合肥0.5kg,方法同第2次。

3.2.3 培土

麻竹笋在土中生长,笋箨黄色或浅黄色,笋质细白、幼嫩、味鲜美。笋露土后,直接受阳光作用,笋箨变绿色,纤维老化、味苦。培土是笋竹叶增产和提高笋品味的主要措施。培土是将周围枯枝落叶连同湿土一同培入穴面,高于原土痕20—30cm。

3.2.4 灌溉

麻竹枝粗叶多,叶片大型,需要消耗大量水分。重庆降雨量又在麻竹需要降雨量的下限徘徊,且雨量分布不均,往往冬旱接着早春旱,春雨来临较迟,初夏绵雨低温期较长,最突出的是伏旱高温持续期长,要想获得笋竹叶“三丰产”必须通过灌溉来及时补充麻竹生长所需水分。一般在春季施肥的前后时期,每7—10d逐丛灌透水1次,促进竹丛早发新笋和新叶;在割笋、采叶期,如7—10d未下雨,要及时灌水,为母竹生笋发叶提供充足的水分,加速竹笋出土生长,提高笋竹叶产量。

3.3 适时割笋

对麻竹的竹笋要适时割采,如割笋过早,笋体小,产量低;如割笋太迟,竹笋老化,笋味变劣。麻竹笋出土后直径6cm—8cm的在高60cm—70cm平地面割取,直径8cm以上的在高70cm—90cm平地面割取,割笋时先扒开土堆,不伤根,沿笋蔸上部用笋刀割断,不使笋柄与母竹接触点撕裂,防止切口有伤流,特别是出笋盛产期。出笋初期(5—6月)和末期(10—11月)气温较低,出笋生长较慢,一般3—5d割一次。出笋盛期(7—9月)气温高,竹笋生长快,2—3d就要割一次。割笋最好在早上进行,割笋时用割笋刀平地面将竹笋割断,切面要求平整,不要伤及旁边的嫩笋,同时笋蔸要完好留下,因笋蔸有再发笋能力。割笋后不要马上覆土,晒35d后覆土。割后如加强肥水管理,并及时培土覆盖,可以提高笋蔸的再生抽发能力,增加笋竹叶产量。

3.4 留养母竹

留竹的数量取决于林分笋竹叶产量的要求,如产竹材30000kg/hm2、竹笋15000kg/hm2、竹叶9000kg/hm2,那么每hm2就要留养平均胸径6cm以上新竹1800株以上。麻竹一般夏至至大暑之间开始发笋,3a内,应科学留笋养竹。第1a留好2个壮笋养竹,形成2个支系;第2a2个支系各留2个壮笋,其余笋割去;第3a每丛有立竹10株,每h2约有立竹6000株。留竹笋的时间宜在出笋高峰期即在每年8月下旬按上述留笋养竹方法确定的数量选留远离母竹、生长较深且成“弓”形的健壮嫩芽,让其生长,培育成母竹,其余的嫩芽均作鲜笋和早期、中期(除高峰期时留作新竹的笋外)、晚期笋都可以全部挖取。

3.5 合理摘叶

于每年的5—12月分选1a生、叶面干净、叶形基本完整、无枯黄、无虫眼、无白斑、无煤烟病、叶面最宽处不低于8cm、叶柄至叶尖下宽1cm处长度不低于38cm的鲜叶,用手采摘。

3.6 合理采伐

采伐不仅是竹林生产的环节,而且是调节和保持水分良好结构的手段。采伐的数量,采伐竹年龄大小及分布,均应按林分生产水平结构来确定。尚未达到林分结构要求的立竹度的竹林,除风倒竹、病虫竹及4a生以上的老竹外,皆不要砍伐。

新造麻竹林经精心管理,第3a开始进入批量生产。一般第5a开始择伐并挖除其竹蔸。择伐应伐除老竹、病竹、小竹、弱或密的竹,择伐时间在10月至翌年3月为好。伐后保证每丛保留立竹10—15株。每年伐除竹子与留养壮竹笋相结合,保证平衡,保持合理竹龄结构。从第1a保留竹笋至第4a的竹株,分别为40%、30%、20%、10%,可获得笋竹叶“三丰产”。

3.7 清园松土

清园松土于每年11—12月进行,主要砍除退化的4—5a生老母竹及弱苗、萌条,锄去老竹头,防止竹蔸结盘,清除枯枝落叶、杂草、杂物,如有退化开花竹,应整丛去除,全面翻土10—15cm,翻开竹蔸土堆,让土壤晒白熟化以杀死越冬害虫和病原菌。于翌年2月前后萌动生根前培土,结合施肥进行培土壅堆,以母竹为中心,在周围培土形成半径50cm,高50cm以上的土堆,以利于根系生长和竹笋的覆盖。在采收季节,如出现竹蔸露出或竹笋覆土深度不够时,再适当加宽加高。

3.8 防治病虫害

麻竹林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蚧壳虫、竹螟和煤烟病、锈病、叶枯病等。

3.8.1 蚜虫

蚜虫每年发生十几代,且世代重叠,以7—9月为盛发期,常群集于嫩叶背面吸食液汁,且易引起煤烟病,要采取“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防治方法,可用烟筋肥皂溶液和敌敌畏喷射预防蚜虫危害。发生虫害的竹园一般每年防治3—4次,即在清明前,小暑至大署期间,冬至前后各施1次药,如8—9月遇高温干旱天气需多施1次药。药剂可用25%乐果乳油或40%氧化乐果药液环涂于母竹基部第2、3竹节上,也可用上述药剂的1—2ml/L溶液喷洒竹林。

3.8.2 蚧壳虫

可在竹秆离地面50cm节间用小刀把竹皮割破成环状,用棉花蘸乐果或敌敌畏涂抹伤口,药液通过输导组织送到茎叶,当蚧壳虫吸取竹叶和竹秆液汁时,使其中毒死亡。其方法简单,省工省本,对竹株无药害,效果好。

3.8.3 竹螟

又称竹卷叶虫,该虫害主要发生在造林头2a,主要危害麻竹叶片。防治方法:①用90%敌百虫或80%DDV0.8—1ml/L溶液喷洒防治或用40%氧化乐果原液,在竹秆基部处环状涂药,或用DDV烟剂进行熏杀。②通过加强竹林冬季清园措施,清除入土结茧的竹螟,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危害。

3.8.4 竹蝗

可用20%杀灭菊脂3ml/L溶液喷雾防治竹蝗。

3.8.5 麻竹病害防治方法

①控制竹林透光通风状况,竹冠过度交叉重叠的应适当疏伐,保留恰当的母竹株数;②在4~6月发病初期将感病枝叶砍下烧掉;③全面喷洒25%敌力脱乳油2ml/L溶液或50%多菌灵0.5ml/L溶液或70%甲基托布津1ml/L溶液或波尔多液防治煤烟病、锈病、叶枯病,并清除枯枝残叶,防止病害蔓延。

参考文献

[1] 汪奎宏等.竹笋栽培新技术[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 吕玉奎等.麻竹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南京:林业科技开发,2004,18(增):41—44

作者简介 吕玉奎(1965—),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栽培与管理等工作。

来源:中国林业网
|[推荐给好友]|打印本页 |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