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06|
于1999年6月在湖南省宁远县进行了飞机超低容量喷洒CPV和Bt混配剂防治第一代马尾松毛虫的试验, 防治面积5 313.3 hm↑2, 收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结果如下: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林为马尾松纯林, 树龄10~15年生, 树高2~4 m, 郁闭度0.4~0.7, 地被物较少, 为松毛虫常灾区, 经常使用化防, 天敌种类及数量较少。防前有虫株率80%, 平均虫口密度25条/株, 虫龄2~3龄, 以3龄居多。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农药 J-DsCPV由广东省茂名林科所提供, 病毒原液浓度为20亿CPB(多角体)/g。Bt由杨州生物实验厂和南京生物农药厂生产, 生物效价为8 000IU/L。赛波凯10%乳油由英国葛氏化学公司生产, 是一种高效瓣型拟除虫菊酯杀虫剂。
2.1.2 沉降剂 食盐。
2.1.3 飞机 衡阳航校运五飞机, 航速160 km/h, 每架次载药液900 kg。
2.2 方法
2.2.1 药液配制: CPV、Bt、赛波凯使用前分别按每公顷用量18.75 kg、1 125 ml、3 g进行混配, 即每架次用量分别为2.5 kg、150 kg、0.4 kg。CPV和Bt均用双层沙布过滤至药池中, 赛波凯直接加入药池, 然后加水至刻度, 搅拌均匀。为加速沉降、减少蒸发, 每架次加食盐15~20 kg。
2.2.2 作业区规划: 按林地分布和虫情划分作业区, 相对集中连片。航带设计采用125万地形图, 设计有效喷幅50 m, 航带长5~10 m。
2.2.3 飞机喷洒质量测定: 在跑道上进行, 按一定距离在跑道上放置氧化镁玻片, 飞机通过后10分钟, 收回玻片室内镜检。
2.2.4 效果检查: 在标准地设标准株, 在防治前, 施药后2、5、10、15和25 d检查, 计算虫口减退率; 另外, 采取线骆踏查面上效果和树上活虫感病情况; 还要调查下一代虫口基数和危害情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飞机喷雾质量
经测定, 有效喷幅为50 m, 平均雾滴密度21个/cm↑2, 平均雾滴大小100.38μm, 雾滴均匀度为0.75, 说明雾化性能良好。
3.2 混配剂防治效果
3.2.1 标准地虫口减退情况
结果表明, 施混配剂15 d虫口减退率可达80%以上, 25 d平均达88.2%, 最高达93.1%, 校正虫口减退率为84.7%, 防治效果十分理想。
3.2.2 混配剂的增效作用
结果表明, 施药前5天主要是B t、寒波凯的作用, 5~10 d为Bt、CPV共同作用, 10 d后呈要是CPV的作用, 3种药剂混配比单独使用CPV或Bt虫口减退率提高约10%, 比单用CPV病程缩短3~5 d。
3.2.3 混配制剂的后效作用
施药5 d后树上活虫取食量大减, 针叶为害较少, 15 d左右树上活虫尚有70%不同程度感染CPV或Bt。在第2代幼虫期随机调查树上幼虫, 感染CPV者达44%, 感染Bt者为17%, 说明后效作用十分明显。
3.2.4 防治成本比较
此次飞防使用农药人格分别为: CPV2.4元/100亿CPB、Bt 5 500元/t、赛波凯75元/kg, 折合每公顷农药用费为15.45元, 而过去单独使用CPV的成本为36元/hm↑2, 单独使用Bt为16.5元/hm↑2, 因此, 使用混配剂比单独使用CPV或Bt防治成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