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名家
名人名家
 
  姓 名:   邓胜凯  
  职 位:   护林员
  公 司:   




汤坝丘,这里因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民俗(民居)文化保护区而闻名。或许,得益于这里地势险要、偏僻、贫穷,或许,得益于当地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虽经历苍桑岁月,这里的生态保护仍风气正浓。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来到了汤坝丘,探访了一个老人在汤坝丘结下的绿色情怀……

霜 重 色 愈 浓
     ——记大山深处植树人  邓胜凯
  
周   伟

十月金秋,我们从冷家乡政府出发,步行近四个小时,来到了汤坝丘。过去,这里因地势险要、偏僻、贫穷而在县内闻名。进入村旁,一株高约50米的大枫香树映入眼帘:它高峻挺拔、红叶满枝,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秋风中孓然独立。当地人说它是汤坝丘的风水。是啊,它恰似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见证了汤坝丘世纪之交的变迁:亘古至今燃松明、点油灯的汤坝丘,如今点上电灯,让山里人领略了现代文明之光;三沟四槽五垭的山不象山、林不象林的汤坝丘,如今变成了一座座郁郁葱葱的“绿色银行”。改变这里的人,老枫香树认识他、了解他,他就是年近六旬的邓胜凯。

高价入场   浓墨重彩图山丘

1989年,邓胜凯在他妻子去世13年后,再次组合家庭,从数十里外的石永镇“嫁”到了冷家乡大坪村。在这川东平行岭谷铜锣山腹地,他目睹了山里人靠山“吃”山,越“吃”越穷的怪圈:无柴烧,砍山上天然杂木;无家具,向无人管护的森林“要”;无钱用,“弄”点山上的木料去卖,更有甚者,长年乱收乱购木材、非法加工半成品或成品出售。山上的树越来越少,山里人也越来越穷。邓胜凯急了,提出对山林实行承包管护,可没人敢接那“碳元”。没办法,在大多数群众的支持下,他带头交了3000元承包费当上了“承包头”,随后虽有几个人入股,但忙里忙外特别是得罪人的事只有他一人顶着干。他宣传护林防火真正到了家,亲自登门向一家一户宣传;他神出鬼没,深夜出击抓获盗伐林木的“夜猫子”;他拉下脸皮,硬是把长期搞非法加工的木匠撵下了山。从此,山野恢复了宁静,山林焕发了生机。或许是他性格豪爽、犟劲大,或许是他不怕得罪人,不知何时落下了个“铁牯牛”的绰号。
1997年7月,听说十里之外的汤坝丘村6社的山林要招标承包,他匆忙前往,看到疏于管护的山林日渐衰败他非常心疼,看到肥沃的山地被抛荒他更加痛惜。在签承包合同时,社里提了要把高压线架通,让家家户户点上电灯这个条件,他咬咬牙同意了。从此,在离大枫香树不远处,他扎下了根。
战晴天,斗雨天,历经半年,输电线架通了。加上前期投入大,邓胜凯当年承包小型建筑工程积累的10多万元已所剩无几。他不后悔,因为他终于取得了承包山林的入场卷。

以树为伴  拓荒山野路漫漫

茶场、老鸦山……,投资造杉木速丰林;张家坡、李家山……,封山育林。他一坡一坎地规划,这里育苗,那里修水池;他精心地做好前期准备,这里立上护林防火宣传牌,那里修通护林路。他昼夜都忙,虽险些累倒,但乐不知疲。
1998年春,他在九道拐建起了自己的育苗基地。由于伏旱严重,水池干沽了,担水抗旱保苗容不得半点犹豫,他从远山沟里一担一担地挑,来回要走一个多小时。杉苗得了立枯病,如不及时救治,苗木将会大量死亡,他心急如焚,赶往几十里之外的乡林业站请来技术员共同会诊。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第一次在大山成批育苗成功了。出苗那天,他喝了二两火辣辣的烧酒,进大山一年多来第一次醉了。
“要做就要做出样子来”,这是他的一句口头禅。造林要清林,杂灌比人还高,他全砍;整地象种庄稼一样精细,他全垦。要知道,全垦是造林中最费工时的整地方式,有时一人全垦一亩山地要10多天。造林后,他还一窝一窝施追肥,因此他造的林长得格外高、格外壮,林相特别整齐。8年多来,在管护好现有成片森林的同时,他种植杉木等生态树种约20万株。目前承包山里还有那么多荒山,他盘算着继续种树,“在承包时签了合同,要全面绿化,说好了的咋能变”,他要遵守诺言。
三分造,七分管,这话一点不假。幼苗栽活了,可杂草、滕蔓也疯狂地长,特别是令人讨厌的葛腾缠得杉苗奄奄一息。每年分春秋季必须砍抚两次,这工作量可想而知。一人忙不过来,就请人砍。欠工钱太多了,雇请的人走了,帮忙的人也走了,他只有自己孤军奋战。一天傍晚,邻居发现邓胜凯仍没回家,左喊右呼未见人影,乡亲们担心邓胜凯一人在山上会不会出意外,急匆匆向山野寻去。“邓胜凯――邓胜凯――”乡亲们的呼叫声在山谷里久久回荡,不时还传来猫头鹰那令人心颤的叫声。当乡亲们终于找到他时,他竟躺在一棵枫香树旁睡着了。他醒来第一句话就问“解放军呢?”突兀的一句话,使乡亲们感到十分茫然。他喘了口气,揉了揉湿润且有些发红的双眼说:“我累了歇歇,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县上的领导来了,随后又见一队解放军打着红旗、扛着弯刀上山帮我来了,我高兴那个劲啊……”顿时,乡亲们心潮起伏,可不知说什么才好。“你年岁大了,山里湿气重,这样睡不怕得风湿?”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
他一心扑在大山上,整天想的是解救被葛腾缠绕的幼林。
他门前有一个石滚子,他几乎天天在那上面磨砍刀,日久天长,石滚子四周凹陷了深达2寸的缺口。
进山抚育,几天就会穿烂一双胶鞋,为此他租居的小屋里存放了一大堆烂胶鞋,我问他为啥不丢掉,“我的鞋码子是一样的,将就穿时还可随意配对嘛?”没想到,他的一句话,我竟然把含在嘴的笑给吞了回去。
他手上的茧巴太厚,和他握手时总有一种抚摸老松树的感觉:扎手。
他人变瘦了,脸变黑了,头发稀疏并逐渐花白,可他眼睛炯炯有神,没有一丝倦意。端详着他满脸皱纹的脸,使我想起了著名的油画《父亲》。

八年磋砣   严霜雨露色愈浓

“我叫邓胜凯,本人承包了汤坝丘6社山林1300亩,把原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有行有距的人工林。高兴之余我十分犯愁:一是国家林业政策的改变,把山林有限的采伐资源封冻,致使投资无法收回;二是不知道国家对其有无相关的一些扶持和补偿政策;三是山变绿了人变穷了,为了筹资造林,我卖了老家的房子,向亲朋好友借了大量的钱,至今无法偿还,全家人不理解我,我现在只身一人住在山林里,与树木作伴……。”他曾向县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发出了这样一封《求助信》。邓胜凯,从小虽家境贫寒,但勤劳好学,干一行爱一行。他小学发蒙的第一学期未读完就失学了,9岁便开始学犁田,15岁学当建筑工,后参工在邻水钢铁厂,虽工作不久,却成了厂里标兵。随着国家政策的开放,他步入建筑行业,由于重质量,守信誉,工价低廉,成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建筑老板。辗转的生活,使他走入了大山,怀着对林业事业朴实的热爱及为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向往,使之成为一名私营林主。如今,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他不得已向社会发出了求助。
县林业局得之窘况后,将其当年造林纳入国家荒山造林工程,给予种苗补贴5000元,随后乡政府聘用邓胜凯为村护林员,每月给予250元工资。为此,邓胜凯感动得热泪盈眶。但只是杯水车薪,难以摆脱一次又一次被追债的困境……
在山里,他过的几乎是原始人的生活,一日三餐下饭的是自己土法熬的山苍子油拌青菜,没有电视、收音机,几年与现代信息社会隔绝。“他真傻,把大把的钱抛进了山里,不知图个啥?”“他的山林至少价值100多万元,这不是守着金饭碗挨饿吗?”别人不解,他自己也扪心自问:谁来理解我?可有一件事对他触动很大――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灾,村上搬到长江下游住的一家人被洪水冲走了。长江上游的树太少了,国家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更坚定了他投身林业建设的信心。“我做点示范,如果能带动大家都投资造林,让长江上游的荒山秃岭都种上树,那该多好啊!”没想到他那一席话,让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第二天清晨,当我们离开汤坝丘经过大枫香树时,发现树旁生长着不少小枫香树。是人工种植?还是自然萌发?我们来不及考察,但我们相信,来年的枫叶将更繁茂、更红艳。

二○○五年十一月

(作者周伟系广安市第一届政协委员,邻水县林业局经济师,通讯地址:四川省邻水县林业局,邮编:638500,联系电话:0826-3222595)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